黑木耳
1、者在利用玉米芯种植平菇、金针菇、黄背木耳的基础上,于 2001 年立项,以本地丰富的玉米芯资源为主要培养基对黑木耳进行栽培试验。 经 3 年多的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玉米芯袋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技术,现简报如下。 1 菌株的选择我们于 2001 年从辽宁朝阳食用菌研究所引进黑木耳菌株888、998、 个菌株。 对 3 个菌株的品比试验,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的888 菌株作为栽培用菌种。
1、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已远远满足不了各地的需求。 黑龙江林口县科协食药用真菌推广中心课题组,利用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这一新技术的发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阔叶树叶原料处理。 把林区落地的树叶和小树枝收集回来晒干,粉碎。 每粉碎 30 千克干树叶,同时粉碎 10 千克豆秸秆备用。 二、培养料配方与配制方法栽培料配方:树叶粉 豆秸秆粉 20
1、北省迁安市现有条桑面积 4000 公顷,每年能生产桑条 45000 吨,除了利用一部分造纸、编织农具(筐、篓)外,剩余部分作为烧柴烧掉。 2002 年,引用桑枝生产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后,使条桑的综合利用上了一个新台阶,增加了农民收入。 经测定,桑条中含粗蛋白 纤维素 木质素 灰分 是生产黑木耳的上等原料。 桑枝黑木耳栽培简便,效益较高。 1枝可产黑木耳 公顷成龄桑园产干桑条 5250产干木耳
1、)荫棚搭建黑木耳出耳的较佳温度在 1525。 我省春季气候变化比较剧烈,高温时常出现,严重影响黑木耳的生长。 另外,我省春季气候比较干燥,栽培环境空气相对湿度难以控制,也影响黑木耳的生长。 对此,我们采用荫棚作为黑木耳的出耳场所,通过覆盖物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较好地解决了黑木耳出耳时的控温和保湿问题。 栽培场地应选在地势平坦、通风、向阳、干燥近水源而又卫生的地方。 采用层架式小荫棚
年春季是培育黑木耳的黄金季节,此时雾灌能够多出潮春耳,其增产量占增产总数的以上。 初夏如果不出现高温(以上),采用雾灌降温增湿,还可多采收潮耳。 每次雾灌的时间应大于半个小时小于两个小时。 雾灌时间的长短与空气的干湿、温度的高低、耳干含水量的多少等条件密切相关,天气干燥、温度高、耳干含水量少时,雾灌时间可适当延长,反之雾灌时间可适当缩短。 雾灌应以间歇供水为宜:耳干前期吸水速度较快,水的利用率高
1、木耳是人们喜爱的食用菌之一。 近年来采用的雾灌育耳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灌水技术。 试验证明,雾灌育耳是获得稻产、高产、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雾灌育耳设备干(直径 40支(直径 25毛(直径10级高压聚乙烯塑料管,微型雾化喷头、管件组成。 安装时,干管连接水源垂直于支管,支管垂直于每架耳干,毛管(长 15米)平行于每架耳干,悬挂其上空。 雾化喷头间距 装在毛管同一侧面上,使耳干受水均匀。
2、袋,杆距 22成每沟挂两行菌袋。 横杆面上盖塑料薄膜,以遮挡连绵雨水,风大时亦可盖膜保湿保温。 3、管理要点:林地挂放菌袋的,林地湿度比大田露地或蔗园沟吊挂栽培小,加上分层挂袋,空间湿度要求大些,因此划口后要注意给地面浇一次大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90%左右,以促进耳基的形成。 耳芽出现后,要喷雾,水滴要细如牛毛,成云雾状覆盖在薄膜棚内和笼罩在菌袋四周,保持湿润环境,保进耳芽分化成子实体
2、,发菌缓慢,不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引起杂菌感染,导致菌棒腐烂。 3、养菌期间管理不当:发菌前期黑木耳菌棒所处的室温较低,引起个别接种穴菌丝死亡,感染杂菌;发菌后期,气温渐渐升高,加上菌丝体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当气温超过 25时,没有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发生烧堆闷菌现象;另外发菌期间通风不良,不能有效地排出培养室内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使菌丝活动受阻,活力下降,引起杂菌感染。 4
2、防止高温流耳。 具体栽培期:海拔 500 米以上地区,9 月中旬至 10月上旬制作生产菌筒,10 月下旬开始出耳,至来年 4 月底采收结束;海拔300500 米地区,亦可栽培,但子实体生长时间相对较短,潮次减少,单产相对降低。 春栽子实体生长期太短,潮数少,单产低,且子实体生长后期常遇高温,易流耳,不宜春栽。 配方选择目前栽培成功的配方有:木屑 8386,麸皮 1215,碳酸钙 2,含水量
1、头、黑木耳的采收与加工食药用菌同众多的农产品一样都有着各自的最佳成熟期,如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因此,适时地科学采收食药菌品,对于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将黑木耳、灵芝、猴头菌的科学采收与加工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供您在生产中参考、选用。 一、黑木耳正常管理30 天左右,耳片已充分展开,达到生理成熟,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