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
1、木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口感细腻清脆,滑嫩可口,味道鲜美,不但蛋白质丰富,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铁元素含量极高。 安徽省宁国市的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以椴木栽培方式生产的黑木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笔者在长期指导农户的栽培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高产黑木耳椴木栽培技术。 1 菌种质量要求菌丝洁白粗壮、尖端生长均匀整齐,菌丝满袋后一般不出现淡褐色色素
2、上下均匀,每袋装袋后重量为 料 )左右。 三、灭菌:高压灭菌 时。 常压 100,灭菌 16时。 四、接种:如自备菌种需在接种前 10培养好菌种。 采用出耳中低温型品种,如有足够的养菌时间,采用袋口接种(一点接种),如距出耳时间接近,可采用折袋扎口,两面贴胶纸两点接种。 如购进菌种需订做或适宜菌龄随购随用。 一点接种,每瓶栽培种可接 50栽培袋,两点接种可接 40栽培袋。 五、菌丝体培养
2、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仿照木耳的野生方式发明了椴木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由于椴木栽培过于浪费资源,正在逐步地被另一种科学的栽培方法所取代。 苇河的地栽黑木耳就像种植水稻、玉米一样,在大田栽培黑木耳。 地栽黑木耳每 667 平方米地可为国家节约 700 立方米的木材。 它不仅节省资源,而且生产出来的木耳质量上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木耳收购商。
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 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养菌期间超温,高温高湿条件下各种杂菌趁机感染。 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节安排过迟或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发菌期间气温低于 20,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导致菌棒腐烂。 3、养菌期间管理不当:发菌前期室温较低
1、、选好菌种:选择菌龄在 3545 天,发菌良好、菌丝洁白,生长粗壮,抗杂性强、产量高、耳片大、肥厚、颜色深的黑木耳菌种。 经过试验,在生产中表现较好的有 菌株。 2、科学安排栽培季节:黑木耳栽培分春栽和秋栽,秋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 8月9 月,当气温低于 30时接种,春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上升到20往前推 6065 天接种,不同地区应根据海拔高度不同适当提前或推后。 3、适温养菌
1、料栽培黑木耳是吉林省东部山区近年发展起来的非常好的致富项目,给栽培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中常常出现原种和栽培种制作过程接种后不复活、吃料慢和杂菌污染问题,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在实践中我们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接种后不复活,吃料慢(一)原因:原种瓶或栽培袋经灭菌后没有凉透,温度在 30以上,接种块进入瓶或袋中,因温度过高而失活或降低活力。
1、木耳段木栽培资源消耗太大,不利长远发展,且单产较低,效益不稳定。 河北临城食用菌场进行了袋料田园化栽培的探索,历经 3 年最终掌握了其栽培要点,接种成功率,出耳产量和质量都较原来有很大的突破,辅导一批耳农走上致富路。 0 月上旬至 11 月上旬进行。 这时室温 1824,空气相对湿度 65%,且气温渐低,杂菌活动处于低潮,有利于黑木耳菌丝吃料,也有利早春出耳。 料要求新鲜,无霉变。 配方一
1、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袋料化栽培。 但由于粗放的栽培方式、缺乏科学、配套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使得病虫害种类日趋增加,蔓延加快,危害增大,已成为黑木耳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有效地控制黑木耳病、虫及杂菌的危害是实现黑木耳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一环。 食用菌病、虫及杂菌的防治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要特别强调环境卫生和改进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
1、木耳是人们所喜爱的食用菌。 其质地细嫩、清脆爽滑,同时黑木耳具有益气、活血、止血、强身、抗癌和预防治疗高血压等功效。 因此利用黑木耳加工成的食品不仅口味好,而且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是保健食品和黑色食品的一颗明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料配比于黑木耳 10糖 盐 草 香 40g,桂尔通 60g,柠檬酸 24g,苯甲酸钠 10g,甘草粉和糖精钠少许。 用无霉烂虫蛀的黑木耳,水中浸泡 1h
1、)母种的制备用试管制成斜面培养基,并接种原始试管种(保留种,并用于生产的母种即为生产母种,可用于扩接原种。 1培养基配方配方一综合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 200 克葡萄糖 20 克磷酸氢二钾 2 克硫酸镁 维生素 克琼脂 20 克水 1000 毫升 自然配方二合成培养基马铃薯 20 克葡萄糖 20 克磷酸二氢钾 2 克蛋白胨 10 克牛肉膏 5 克酵母膏 5 克硫酸镁 水 1000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