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痣
甘薯黑痣病发生和防治技术
1、薯是河北易县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都在 10 万亩以上,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作物。 但随着甘薯连年种植,各种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甘薯黑痣病,自 1998 年以来逐年加重,上,贮藏期病块率达 10%左右,最高的达 90%以上。 该病虽不影响薯块食用,但影响其贮存,且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出售。 一、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主要为害甘薯地下薯块,病斑仅限于皮层
甘薯黑痣病
寄主作物甘薯。 病害诊断田间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只为害薯块。 薯块发病,初时在薯块表面产生淡褐色小斑点,其后斑点逐渐扩大变黑,为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 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粉状霉层。 发病严重时,病部硬化并有微细龟裂。 病害一般仅侵染薯皮附近几层细胞,并不深入薯肉。 但薯块受病后易丧失水分,在贮藏期容易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 致病菌为甘薯黑痣串孢霉。 菌丝初无色,后变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