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蜘蛛
2、体背两侧出现深绿长斑。 若螨足 4 对,淡绿至浅橙黄色,体背出现刚毛。 二、生活习性。 大豆红蜘蛛以受精的雌成虫在土缝、杂草根部、大豆植株残体上越冬。 次年 4 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先在小蓟、小旋花、蒲公英、车前等杂草上繁殖为害,6转到大豆上为害,7 月中下旬到 8 月初随着气温增高繁殖加快,迅速蔓延;8 月中旬后逐渐减少,到 9 月份随着气温下降,开始转移到越冬场所,10 月份开始越冬。
1、纳斯县光热水肥条件较好,是玉米的适种地带。 随着制种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结构的调整,水肥条件的改善,为玉米红蜘蛛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渐变为主要害虫。 一、危害特征玉米红蜘蛛也叫叶螨,属暴发性的农业害螨,以成螨和若螨刺吸作物汁液,大发生时能使作物叶片失绿枯死,茎秆倒伏,颗粒干瘪,导致大幅度减产,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 二、发生规律危害我区玉米的红蜘蛛,世代交替
米红蜘蛛属真螨目、叶螨科,又名红眼蒙。 该虫在阜新县曾两次暴发成灾,危害严重,历史罕见。 被害玉米表现失水、失绿、早衰、干枯、倒伏,严重地块绝收。 1997 年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 937 万亩,绝收近万亩;1999 年成灾面积 564 万亩,绝收面积 65 万亩。 针对玉米红蜘蛛的灾情,我们进行了田间调查,掌握其成灾原因及为害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红蜘蛛成灾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温干旱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红蜘蛛是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一类害虫,棉花红蜘蛛主要在棉叶的背面吸食营养汁液,为害初时叶片正面出现较多白点,几天后叶柄处变红,重则落叶垮秆,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发生规律:棉花红蜘蛛 5 天平均气温在 2227间时最有利其繁殖。 当棉田处于低湿环境,相对湿度在 35%55%时最易发生。 因此在干旱年份发生就较为严重。 今年部分地方长期没有降雨
什么办法防治。 玉米红蜘蛛有什么发生特点。 用什么办法防治。 (1)发生特点:我国危害玉米的红蜘蛛中,截形叶螨和棉叶螨为两个优势种。 俗名统称火蜘蛛、火龙等。 这两种红蜘蛛的寄主相当广泛,除危害玉米、小麦、棉花、大豆、高梁、谷子、绿豆及茄子等蔬菜外,还可危害麻类及多种杂草,柳树、杨树也是它的寄主。 一年中危害时间长。 春暖后越冬虫恢复活动,开始点片发生危害小麦或杂草。 玉米幼苗出土后
1、米红蜘蛛又称玉米叶螨、火蜘蛛、火龙、红秆溜等,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是世界性的大害虫。 玉米叶螨在叶背吸食,被害玉米叶片轻者产生黄白斑点,以后呈赤色斑纹;危害加重时出现失绿斑块,叶片卷缩,呈褐色,如同火烧,直至整叶干枯。 一般是下部叶片先受害,逐渐向上蔓延,造成千粒重降低;减产幅度为 15%50%,且危害过的玉米茎叶不能用作饲草。 1、常规农业技术措施、(1)清洁田园:在晚秋和早春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叶螨又称红蜘蛛、火龙等,主要在棉花叶面背部刺吸汁液,轻者造成叶片黄斑或红叶,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变色、枯干脱落应注意防治。 一、发生时期棉花叶螨在棉花整个生育期都可危害每年 6 月中旬是苗螨危害高峰期,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是伏螨危害,9 月上中旬晚发迟衰的棉田也可受害。 高温干旱、久旱无降雨的条件下将大面积发生二、防治方法1天气长期干旱时,要注意灌溉并合理施肥(减少氮肥
2、下,可由天敌等因素自然控制,故应保护和利用天敌。 一是果园种草,营造一个天敌栖息取食的场所。 可采用生草法留取良性杂草,或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白叶三草、百喜草等。 同时,果园除草应尽量采用割刈的方法。 二是避免大量使用广谱性杀虫剂,很多天敌对广谱性杀虫剂敏感。 冬季清园。 冬季清园时剪除树上的枯枝、病虫枝,清除地表上的落叶、落果,并集中销毁。 同时,喷 1 次 美度的石硫合剂,以减少越冬虫源。
危害棉花、豆类、花生、瓜类、杂草等,以成、若螨聚集植株叶背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干枯。 玉米出苗后,在杂草上危害的玉米红蜘蛛陆续向玉米田转移。 78 月为危害盛期,先在玉米田点片发生,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将迅速蔓延至全田。 发生特点 78 月的小雨对其发生和扩散有利,但大雨、暴雨或过高的气温将抑制其繁衍。 沙质土玉米田较其他土质玉米田发生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2、毛细长。 体长宽只有几毫米。 卵:球形,浅黄白至橙黄色。 幼螨:足 3 对,体圆形,黄白色,取食后卵圆形浅绿色,体背两侧出现深绿长斑。 若螨:足 4 对,淡绿至浅橙黄色,体背出现刚毛,后期与成螨相似。 它的生活习性: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十几代,以雌成虫在杂草根部、大豆植株残体上越冬。 第二年 5 月底开始活动,先在杂草上繁殖,然后再移到大豆上危害,初为点片发生,后爬行或吐丝下垂借风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