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
1、稻生长后期是指从剑叶全出至完熟这段时间,这个时期的栽培管理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其主要管理措施如下:一、适当补施壮尾肥晚稻后期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施壮尾肥增产效果显著。 一般在群体适中、叶色偏淡的稻田,可在齐穗期施壮尾肥,每亩施尿素 23 公斤或复合肥 5 公斤左右。 同时可在齐穗期开始每隔 7 天根外追肥1 次,每次亩用磷酸二氢钾 150 克加尿素
1、稻生长后期缺水干旱或断水过早,将使稻株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片早衰,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因此,各地农户要根据当地晚稻的不同生育进程、天气变化状况及晚稻、绿肥的生长情况,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 晚稻抽穗扬花期对水的需求较大,特别是杂交晚稻,在这一时期稻田还需灌上浅水。 在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田间一般都应保持 3 厘米左右的浅水层;阴雨天可排水落干
1、稻生长后期是指从剑叶全出至完熟这段时间,这个时期的栽培管理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其主要管理措施如下:一、适当补施壮尾肥晚稻后期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施壮尾肥增产效果显著。 一般在群体适中、叶色偏淡的稻田,可在齐穗期施壮尾肥,每亩施尿素 23 公斤或复合肥 5 公斤左右。 同时可在齐穗期开始每隔 7 天根外追肥1 次,每次亩用磷酸二氢钾 150 克加尿素
1、稻后期稻飞虱世代重叠,往往是“多代同堂”,且以褐飞虱危害为主,而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往往“大腹便便”,食量大,繁殖快,素有害虫繁殖“冠军”之称,危害迅速,如防治不力,易给晚稻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加上晚稻后期大多数稻田未蓄水层,且晚稻群体较大,药液难以进入到稻丛中下部,给农药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有的农户认为已接近收获期,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放松防治警惕性,哪知褐飞虱迅速危害成灾,在收割前 3
2、病等穗部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二是狠抓病虫害防治。 今年南方麦区降水与小麦扬花期灌浆比较吻合,十分有利于赤霉病等穗部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因此要突出重点,在搞好清沟排渍的基础上,集中做好施药保穗工作。 要抢抓晴好天气喷施药剂,每亩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克,配成 1000 倍水溶液均匀喷洒小麦穗部,对于重发田块,要喷药 2 次,时间间隔 5。 同时,各麦区要密切关注锈病
见叶斑病有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俗称斑病、黑疽病。 受害叶片表现为叶绿素被破坏,造成早期落花、荚果不饱满。 发病症状: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部,严重时,茎叶、叶柄和托叶上也有发生。 在叶片上初期呈黄褐色圆形或近似圆形小斑点,扩大后病斑棕褐色,直径达110 毫米。 叶片背面也呈褐色或淡褐色,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黑斑病与褐斑病的表现大致相同。 叶斑病如果防治不及时,一般减产 10%20%,重者可达到
1、生从 50的植株出现饱果到大部分荚果成熟收获为其生育后期。 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逐渐衰退、停止,荚果逐渐充实饱满,增加的果重一般占总果重的 5070,是荚果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根外施肥保顶叶。 花生生育后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 这一时期花生需要的养分虽少,但对产量的形成和提高荚果饱满度影响很大。 花生根系后期吸收能力减弱,为弥补供肥不足
1、秋后,若雨水过多且田间排水不良时易造成花生根系腐烂、茎叶枯衰,降低饱果率,严重时荚果腐烂或发芽。 因此,在后期雨水过多时应及时疏通沟渠,排除积水,以保证花生优质高产。 遇旱浇水增饱果 花生生长后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土壤的水分含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5060为宜。 此期需水量虽少,但遇干旱天气根系易衰败,并引起顶叶脱落,茎枝枯衰,降低饱果率。 因此,当土壤水分含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40时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后期应主攻粒重增目前,花生、芝麻已进入后期生长。 此期的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逐渐衰退、停止,生殖生长达到鼎盛时期。 田间管理主攻目标是增加花生百仁重和芝麻千粒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在田间管理技术上应做好以下几点:防旱除渍。 花生在鼓粒期是水分的临界期,也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土壤水分含量过低、过高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 因此,如遇干旱要及时进行小水润浇,防止大水漫灌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后期应主攻粒重增加目前,花生、芝麻已进入后期生长。 此期的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逐渐衰退、停止,生殖生长达到鼎盛时期。 田间管理主攻目标是增加花生百仁重和芝麻千粒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在田间管理技术上应做好以下几点:防旱除渍。 花生在鼓粒期是水分的临界期,也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土壤水分含量过低、过高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 因此,如遇干旱要及时进行小水润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