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猴头菇烹调(一)云片猴头(食用菌,1982,14:9)原料:干猴头菇 2两,香菇 1两,冬笋 1两,黄瓜皮 1两,清汤 3两,湿淀粉2两,火腿 2两。 做法:将猴头菇在温水中浸 15分钟,挤净水分切片。 其他原料如香菇、冬笋等均切成片。 按相同层次摆成三排于碗中,另取一碗把料酒、酱油、清汤调匀,浇在排好猴头菇的碗内,上笼旺火蒸 1小时,倒出汤汁(留用)翻扣在盘内。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猴头菇产品的加工方法(一)盐水猴头 1原料:新鲜猴头。 2制作过程:将猴头菇切掉菌柄,用清水洗净,放入 檬酸水溶液中煮 10 分钟。 捞出后用清水进行冷却,控干。 将猴头菇放进容器,按其重量 14 加入精盐,放一层猴头菇,撒一层盐,然后上下翻动 34 次,上压重物,使盐水全部淹没猴头菇,贮存。 食用时,用清水漂洗几遍脱盐即可。 (二)猴头罐头 1原料选择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低糖猴头菇脯加工技术该产品是一种新型的菇类果脯,又是一种风味独特、老少皆宜的保健品。 其工艺如下: (1)选择菌伞较小的品种,菇体饱满、八九成熟、色泽正常、无异味、无损伤、无病虫害的鲜菇作原料。 选好的原料立即投入 亚硫酸钠溶液中,用不锈钢刀除去菇伞下部的变褐部分,使长短一致,大小均匀。 (2)修整好的鲜菇投入沸水中,加热煮沸 1出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捞起沥干。
1、产用母种应性状优良,表现为生长快,均匀整齐,在适温下两星期内长满斜面。 冰箱保藏时常形成原基,镜检有少量厚垣孢子,若孢子过多则产量偏低。 若菌丝发黄、细弱、稀疏,表明菌种退化。 生长不均、不齐,或有拮抗现象,说明菌种不纯,均不可采用。 所有原种应致密洁白,上下均匀,无菌丝间断,表面菌丝旺盛。 若基质干缩,料壁脱离,颜色发暗,说明菌种老化。 壁周出现各色条纹、斑点,表明菌种有杂,不能使用。
1、头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真菌,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慢性胃炎、胃闷胀、胃痛。 猴头菇中的多糖治疗十二指肠癌、贲门癌、胃癌、食道癌等增强机体对放化疗耐受性,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大,在国际制药中方兴未艾,刺激了猴头菇价格一涨再涨。 利用玉米芯栽培猴头菇原料广、成本低、效益高,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有效利用,农作物秸杆资源转化。 菌渣还田、养猪、养鱼综合利用
2、用 750 毫升菌种瓶或 14 厘米27 厘米米聚丙烯塑料筒袋装料。 料面压紧压平,内部稍松。 装料须在 6 小时内完成。 四、25)灭菌 2 小时或常压(100)灭菌 1012 小时。 8以下时,将瓶(袋)料放入接种箱或无菌室内。 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放适量的消毒药剂,密闭熏蒸 时接种;每瓶菌种接 50 瓶或35 瓶左右。 五、其清洁、干燥、通风、遮光。 )瓶栽:墙式叠放,瓶高不超过 15 个
2、头菇栽培。 二、栽培季节根据猴头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应用塑料大棚栽培,在山东一般应于 10 月中旬制栽培袋,约经一个月的培养至 11 月中下旬开始出菇,翌年 3 月上中旬出菇结束。 三、棉子壳 90%,麸皮 8%,石膏 1%,过磷酸钙 1%。 配方:棉子壳 58%,杂木屑 30%,麸皮 10%,石膏 1%,过磷酸钙 1%。 配方:棉子壳50%,玉米芯粉 38%,麸皮 10%,石膏 1%
1、产用母种应性状优良,表现为生长快,均匀整齐,在适温下两星期内长满斜面。 冰箱保藏时常形成原基,镜检有少量厚垣孢子,若孢子过多则产量偏低。 若菌丝发黄、细弱、稀疏,表明菌种退化。 生长不均、不齐,或有拮抗现象,说明菌种不纯,均不可采用。 所有原种应致密洁白,上下均匀,无菌丝间断,表面菌丝旺盛。 若基质干缩,料壁脱离,颜色发暗,说明菌种老化。 壁周出现各色条纹、斑点,表明菌种有杂,不能使用。
1、叫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或山伏菌等,原是一种深藏于密林中的珍贵食用菌。 子实体圆而厚,常悬于树干上,布满针状菌刺,形状极似猴子的头,故而得名。 猴头菇肉嫩味香,鲜美可口,其色、味、香均属上乘。 猴头菌作为一种大型真菌,素有山珍之称,它含有 16 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具有生长周期一般以 9生产为宜。 合理选材 科学配方栽培猴头菇的原料极为广泛,如棉籽壳、木屑、玉米芯、豆秸、野草
形态正常,色泽洁白或微黄,无霉变,无斑疤伤的鲜猴头为原料。 菌丝不超过 米,直径不大于 5 厘米为最佳。 切去根蒂,清除粘附在菌刺上的碎屑和杂质,立即浸入 2%食盐水中,要尽快加工。 锅中放入清水,再加入适量柠檬酸,将猴头菇放入煮沸 56 分钟,捞起,迅速用冷水冲凉。 对个体较大的要进行适当切分,使菇体均匀,并剔除碎片和破损较重的菇体。 制含焦亚硫酸钠 溶液,并加入适量的氯化钙,待溶化后放入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