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四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五、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一 *、化学科学的涵义 一、化学科学的涵义 化学是一门在 原子、分子水平上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化学的特征是 认识分子 和 制造分子。 古代化学 (陶瓷、冶金、 火药、造纸 等) 近代化学 (原子 — 分子学说
: 含杂质的镁条 3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4g氧化镁,则镁条中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Mg: 24 O: 16) 例 把 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
钠离子 氯离子 质子数 = 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子数 = 11 10 17 18 > <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Na+ Cl +11 +17 NaCl 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 2 1 8 +11 Na 2 7 8 +17 Cl +11 2 8 Na+ 失去 1电子 8 2 8 +17 Cl Na+ Cl 静电作用 阳离子 阴离子 不带电的化合物 NaCl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的甲醛有关。 口服甲醛溶液 1020毫升,可致人死亡。 • 甲醛易与细胞内亲核物质反应形成加合物,并引起 DNA— 蛋白质交联。 造成 DNA复制过程中某些重要基因丢失,导致 DNA损伤。 长期接触甲醛者中鼻腔或鼻咽部发生肿瘤增多。 • 甲醛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肺水肿,肝、肾充血及血管周围水肿。 并有弱的麻醉作用。 甲醛急性中毒时可表现为喷嚏、咳嗽、视物模糊、头晕、头痛、乏力、口腔粘膜糜烂、上腹部痛
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mol/L) 溶液的体积( L) 溶质的摩尔质量( g/mol) )L/m o l(M %a1000 物质的量浓度16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结论: 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前后 C1V1= C2V2 17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3V3 = C1V1+C2V2 ( 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总和不变 ) 18 课堂练习一 用 5molNaOH配成
% % D ,生成氢气的体积 (氢气密度取 /升 )约是 ( ) A. B. C. D. ( Fe56, H1 ) B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 注意事项 : ( 1)根据物质的组成求各化学式的式量与化学式前边系数的乘积之比,计算时必须准确无误。 ( 2) 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 ( 3)注意单位的书写要求,在同一计算中注意单位的统一。 ( 4) 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必须是 纯净物的 质量
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 2) 金属矿物 :海底还蕴藏着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 ______ ,也称 _____ , 它含有 ___ 、 _____ 、镍 、 _____ 、 钴 、 ______等 20多种金属元素。 锰结核属于 ______ ( 填“ 纯净物 ” 或 “ 混合物 ” ) 你能谈谈造成海洋污染的因素有哪些吗。 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哪些措施。 陆源污染物
二放、三慢竖; ( 2)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匙和纸槽 一倾、二送、三直立; ( 3)大量液体:细口瓶 瓶盖倒放、标签手握、互相倾斜、口部紧凑; ( 4)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一挤、二吸、三滴、(四洗 )。 交流与讨论 ,会出现什么情况。 ,药匙放不进去,如何取用粉末状药品。 子上。 ,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 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
A 化合 反应 CO2 + H2O == HCO3 B 分解反应 2KClO3 △ 2KCl+ 3O2↑ C 复分解反应 KOH + NaCl == KCl + NaOH D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2H2↑ 26.“类推 ” 是学习 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 推理 正确 的是 A.酸 和碱 生成盐和 水 的 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盐酸 和氢氧化钠 溶液 能
3mol 离子 B. 1mol分子 C. 1023 个氯离子 D. 含有 21023 个氯离子 ( ) A. B. 1023 个 CO2 C. D. 练习 2 1. mol H2SO4 的质量是。 其中含有 mol O, mol H,其质量分别为 和。 2. mol 某物质的质量为 g,此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 g 氯相当于 2 mol氯 1023 个原子 12 g 12C 所含的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