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正确的是() ,再滴入稀硫酸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CO 和 H2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它们的密度都比空气小 ,它们都能和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 ,既能收集 O2 又能收集 CO2 的是() 第 2 页
1 2+ H O N O 2 4浓 H S O△ 2 2N O + H OC h e m P a s t e r 1 2+ 3H 催 化 剂△ChemPaster 1 3C H2 4浓 H S O△2+ 3 H O N O2N O2N O2O N3C H2+ 3 H O 1 NaOH△2 5C H Br +HOH 2 5C H OH +HBr 1 H B r+ N a O H 醇△2 2C H
环境污染控制, 冯裕华 付仲逑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20。 16 03001021《环境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及名称: 03001021 环境 系统工程 ( Environmental System Engineering) 二、开课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三、课程性质 必修、专业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 环境系统工程》 不仅是一门理性学科
反应的 B 与 C 的质量比是( ) A. 5︰ 3 B. 5︰ 2 C. 2︰ 3 D. 3︰ 2 2 6. 已知化学反应: 2A+B2=2AB,某同学取 7 g A 和 2 g B2混合,经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 AB 的质量为 5 g, B2无剩余。 则反应物 A 与 B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_______。 7. 将 A、 B、 C 三种物质各 16 g 混合加热,充分反应至 B
之间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A+B=C+D B. A+2B=2C+D C. A+3B=C+2D D. A+3B=2C+2D 10. 在化学反应 A+3B2=2C+2D 中,若参加反应的 A 的质量为 7 g,参加反应的 B2的质量为 24 g,反应生成 D的质量为 9 g,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则 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16 B. 20 C. 32 D. 36
ne (polymer)。 同金刚石的合成一样 , 石墨转化是最直接的制备线型碳的方法。 在 2600 K和低于 6 l09 Pa的压力下 , 石墨变得不稳定。 如果单键断裂 ,并转移 1个电子到邻近的双键上 , 同时诱发另 l个单键断裂 , 在双键处形成叁键 , 重复此过程就可得到 -线型碳;如果单键断裂转移 l个电子至邻近的单键上 , 则最终形成 -线型碳。 石墨转化法的条件难掌握 ,
酸 pH= a, 体积为 V1;强碱的 pH= b, 体积为 V2, 则有 10- aV1= 10- (14- b)V2⇒= 10a+ b- 14, 现在= 10- 2, 又知 a= 1, 所以 b= 11。 答案: D 两种溶液混合后 , 首先应考虑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 其次考虑溶液总体积变化。 一般来说 ,溶液的体积没有加和性 , 但稀溶液混合时 , 常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
处出现蓝色 , 则 b接的是 A电极 解析: 图 2是原电池 , 其中 A(负极 )电极反应式为:BH- — 8e- + 8OH- BO+ 6H2O, B(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H2O2+ 2e- 2OH- , 故 Na+ 应往正极区迁移 , A错 B对 ; C项所对应的情况是 Zn- C- ZnSO4原电池 (吸氧腐蚀 ), 负极 (Zn板 )电极反应式为: Zn- 2e- Zn2+ ,
C4H10+C4H8 ③ 脱羧反应: CH3COONa+NaOH CH4↑+Na2CO3 +2Δ3 2 3 2H H O3 2 3 2C H C H B r + N a C N C H C H C N + N a B rC H C H C N C H C H C O O H 、 催化剂Δ26 2. 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 ① 引入 —X的方法:烯 、 炔的加成 , 烷
氨水反应生成 Mn(OH)2沉淀 , 故所得 MnO2固体中可能混有 Mn(OH)2杂质; 由题给图可知 , 用日光分解 KMnO4溶液的方法制取 MnO2时 , 反应开始不久后 , 反应速率突然明显加快 ,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使用了催化剂 , 即反应生成的M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32 答案: (1)① Fe+ 4HNO3(稀 ) Fe(NO3)3+ NO↑+ 2H2O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