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2x 16y 342 x 12 y 22 解得 根据题意,该物质是非还原性糖,水解产物有还原性,可推断是何物质。 答案: 分子式为HO12 22 11 名称:庶糖 例 6.正常人心脏在一次搏动中泵出血液约 80 mL,正常人血压 (可看作心脏压送血液的压强 )平均值为 104 Pa,心跳每分钟约 70 次.设人类消耗体内的葡萄糖产生的热量最高可有 80%(睡眠时
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B.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出现白色斑迹,是因为水分蒸发后盐分结晶析出 C. 氯化钠在 20℃时溶解度是 36g,则 100g 的氯化钠溶液中 氯化钠 的质量分数为 36% D.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贮存时要阴凉密封 1 “黄金有价玉无价”,某一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 NaAlSi2O6
矿 ┃ ┃ ┃ ━━╋━━━━━━━━━━━━━━━━━╋━━━━━━╋━━━╋━━━━━━━ 1 ┃ 选矿厂处理能力 ┃ ┃ ┃ ━━╋━━━━━━━━━━━━━━━━━╋━━━━━━╋━━━╋━━━━━━━ ┃ 每 年 ┃ 万 t ┃ ┃ ━━┻━━━━━━━━━━━━━━━━━┻━━━━━━┻━━━┻━━━━━━━
ntially damage the nasal mucosa and the risk of ciliary motility [14]. Oral administration The absorption surface area of buccal mucosa 100 cm2 ~ 200cm2, transparent sound, low protease activity,
第一节 甲烷 烷烃(石油等) 第二节 烯烃 炔烃 第三节 苯 芳香烃(煤等)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 卤代烃 第二节 醇 苯酚 第三节 乙醛 醛类 第 四节 乙酸 羧酸(酯) 第五节 有机合成 第十四章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油脂 第二节 糖类(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第三节 氨基酸 蛋白质和核酸(多肽、酶催化等) 第四节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结构、体型和线型结构、单体
图 11 20xx20xx年通过 WHO PQ药品数目 注: 数据来源 截至 20xx年 12月 29日。 由图 12可见 , 印度 在 WHO PQ药品 清单中的 数目 遥遥领先,其次为美英等国家。 中国通过 WHO PQ的只有 12个,且 9个为抗疟疾药物, 3个为 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药的抗 HIV用药 ,与同为制药大国的印度相差甚远。 4 图 12 通过 WHO PQ认证的药品国家分布图
3 VWO 工况 4 夏季 TRL 工况 5 阻塞背压工况 19 表 4- 3 TMCR 流量下汽轮机特性数据随背压的变化 背 压 kPa 阻塞背压 10kPa 20kPa 25kPa 31kPa 最高满发背 压 33kPa 机组出力 MW 汽轮发电机组 热耗值 kJ/kWh 8656 8666 8732 8861 8996 9154 9205 主蒸汽压力 MPa(a) 再热蒸汽压力
生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发散思维提出了 “ 三个维度 ” 的理论,即思维的流畅度、思维的变通度、思维的独创度,它们依次反映了发散的量、发散的灵活性和发散的新颖性。 在 化学 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地从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唯有此,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 化学 教学中
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也有辅助作用。 [4] 从生活走进化学 化学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化学知识来源于大自 然,来源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把生活与化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化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而利用微型课程把化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5]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 论文 6 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走进化学
酸,洗气 C. KNO3晶体 (NaCl),蒸馏水,结晶 D. C2H5OH(CH3COOH),加足量 CaO,蒸馏 ( 2020重庆卷) 7.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 2020上海卷) 18.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 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