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
= - kJ/mol CO(g) + 1/2O2(g) = CO2(g) = -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 kJ B. kJ C. kJ D. kJ H H C 练 100 12 mol 1/3 二.反应热的计算: 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 题型一:有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的含义及书写 题型二:燃烧热、中和热的判断、求算及测量
自发反应不一定要△ H O 注意: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的一个因素 ,但不是惟一 因素。 火柴散落、墨水扩散过程混乱度如何变化。 混乱度越大越稳定, △ S 0 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从混乱度角度分析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发。 预测下列反应熵值的变化 2H2O2(s)=2H2O(l)+O2(g) 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
关系。 如图: 一、分析图像的方法 ( 2)“先拐先平,温高压大”。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 A)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B)。 图 A表示 T2> 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 B表示 p1< p2, A是反应物,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 应,即 a+b> c。 例 1 可逆反应 mA(s)+nB(g)
O(l) H= C. C8H18(l)+ 252 O2 (g)=8CO2 (g)+ 9H2O(g) H= 5518 kJ/mol D. 2C8H18(g)+25O2 (g)=16CO2 (g)+18H2O(1) H= 11036 kJ/mol 9.已知: 2CO(g)+O2(g)=2CO2(g) Δ H= — 566 kJ/mol 酶
反应方向移动。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 (填 “ 吸热 ” 或 “ 放热 ” ) : X( g) +Y( g) 2Z( g),已知 X、 Y、 Z 的起 始浓度分别为 、 、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X为 . Y为 . Z为 . Z为 【提高训练】 ,升高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N2O4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2 O 3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A.- 386 kJmol- 1 B.+ 386 kJmol- 1 C.- 746 kJmol- 1 D.+ 746 kJmol- 1 答案 C 解析 利用盖斯定律可知 ① - ② 即可得: 2CO(g)+2NO(g)===N2(g)+ 2CO2(g),故该反应的 ΔH=- 566 kJmol- 1- 180 kJmol- 1=- 746 kJmol- 1。 2.反应热的比较 【 例 2】
C 氢能源为什么没有被广泛使用。 D „„ 1)、电解水; 2)、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一、清洁高效的氢能 活动天地 它有以下 优点 : ( 1)原料不受限制(来源广) ( 2)燃烧放出热量多(热值高) ( 3)生成物不污染环境。 (无污染 ) (最大优点) 氢能是一种极其理想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易爆 ,成 本高。 氢燃料汽车 氢能源为什么没有被广泛使用。 活动天地
来表示 一般不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浓度 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A、据公式计算 B、据关系式计算 C、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ν(B ) = △ C △ t B 想一想。 新鲜的水果和食物保存在冰箱里能存放得更久; 实验室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剧烈;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 反应更快; 木材劈得小一些烧得更快。 化学反应速率的 因素 不同化学反应 的速率 反应物本身性质 (内因)
的反应速率为:(1)v(A)=(L s) (2)v(B)=(L s) (3)v(C)=(L s ) (4)v(D)=(L 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 (1)(4)(2)=(3) 比较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还要将反应速率换算为用同一种物质表示才能进行比较。 注意: 对于固体物质或气态反应中的液体物质,反应在其表面进行,它们的 “ 浓度 ” 是不变的
吸热 吸热 ( 1)要注明温度和压强 : ( 2)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注明聚集状态 :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H2( g)+ O2(g)=H2O(l);△ H=- 21H2( g)+ O2(g)=H2O(g);△ H=- 21∴H 2O(l)═H 2O(g);△ H=+44KJ/mol ( 3)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 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 ,因而必要时可用简单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