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
平衡移动的方向 增大 [反应物 ]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减小 [反应物 ]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升高体系温度 降低体系温度 增大体系压强 减小体系压强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吸热反应方向 放热反应方向 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 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 12 练习 1 氢氧化镁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Mg(OH)2(固) Mg2 + + 2OH –
△ H=+碳铵的分解 (NH4 )2CO3(s)=NH4HCO3(s)+NH3(g)。 △ H=+ kJ/mol 二、熵、 熵增原理、 熵判据 1.熵(混乱度):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这种推动体系变化的因素称作熵。 熵判据: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一经验规律叫做熵增原理。 是在用来判断化学反应方向时就称为熵判据。
淀析出。 练习:将 4 103molL1的 Pb(NO3)2溶液与 4 103molL1的 KI溶液 等体积混合能否有沉淀析出。 Ksp(PbI2)= 109mol3L3 解: Qc=[pb2+][I]2 =2 103molL1 ( 2 103molL1)2 =8 109 Ksp(PbI2) 所以有 PbI2沉淀析出。 例 2. 在 1L含 103molL1 的 SO42溶液中,注入
C2H2( g)+ 5/2O2( g) 2CO2( g)+ H2O( l)ΔH=- 1300 kJ/mol 2C2H2( g)+ 5O2( g) ==4CO2(g)+ 2H2O(l) ΔH=- 2600 kJ/mol 一、燃烧热 什么是燃烧热。 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 在 25℃, 101 kPa时, 1 mol 物质 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装置 D适用于难以吸收气体的尾气处理。 A B C D 说明: 装置 A适用于吸收溶解速度慢且溶解度小的气体; 装置 B适用于溶解速度快且极易溶于水的 气体 (防止倒吸) ; 装置 C适用于少量尾气气体的收集; 氯气 ? ㈠ 制备原理 △ MnO2 + 4HCl(浓 ) == MnCl2 + Cl2↑+ 2H 2O 固体 液体 ㈡ 装置类型 ㈢ 收集方法 ㈣ 尾气处理 一、探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O2(气 )=2H2O(液 )- H2(气 )+ O2(气 )=H2O(液 )- 1 2 ⑤不注明条件,即指 : (250C 105Pa) [例 1] 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 KJ, 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CH4(气 )+2O2(气 )=CO2(气 ) +2H2O(液 )- 890KJ [讨论 ] , 热量值不同。 答:液态水变成水蒸气要吸收 热量 ,而生成
C=C 620 C=O 708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 kJ/mol, 25 ℃ ) 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预测当生成 2 mol HF和 2 mol HCl时,哪个 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说说你的理由。 如何验证你的预测。 回 顾 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二者密不可分,但 以物质为主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 体系能量升高, △ H为 “ +”或 △ H> 0 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 收的总能量之差 反应物键能大 —— 生成物键能小 —— 吸多放少 键能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反应物能量低 —— 生成物能量高 —— 能量守恒 吸热反应 反应物能量高 —— 生成物能量低 —— 能量守恒 反应物键能小 ——
的与物质的能量高低无关,有的虽与能量高低有关,但用焓判据却无法解释清楚, 例如: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可顺利自发进行,无须借助外力。 N2O5分解: 2N2O5(g) = 4NO2(g)+O2(g); △ H=+碳铵的分解:(NH4 )2CO3(s)=NH4HCO3(s)+NH3(g)。 △ H=+ kJ/mol 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二、熵、 熵增原理、 熵判据 1.熵: 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由
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的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 3%);二氧化锰固体;盐酸( 、 3 mol/L);碳酸钙(块状、粉末);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铁片、镁条; mol/L的硫代硫酸钠和 mol/L的硫酸;热水;冷水。 仪器:试管、药匙、镊子、胶头滴管、试管夹、烧杯、酒精灯。 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的 因素(外因) 实验探究二:取 a、 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