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
关系。 如图: 一、分析图像的方法 ( 2)“先拐先平,温高压大”。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 A)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B)。 图 A表示 T2> 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 B表示 p1< p2, A是反应物,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 应,即 a+b> c。 例 1 可逆反应 mA(s)+nB(g)
应 mA(g)+nB(g) pC(g)+qD(g) M点前:化学反应从反应物开始, v(正 )> v(逆 ) M点: 达到平衡 M点后:升高温度 A%增大 (C%减小 ),平衡左移, H﹤ 0 mA(g)+nB(g) pC(g)+qD(g) L线为平衡线,即 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 E点: v(正 ) v(逆 ) F点: v(正 ) v(逆 ) 3. (
P2 T1P1 P1 P2; m+n p+q T1 T2;正反应 热 吸 t B% T2P2 T1P2 T1P1 P1 P2; m+n p+q t B% T2P2 T1P2 T1P1 T1 T2;正反应 热 吸 t A的转化率 T1 T2 解题思路: 先从拐点向 横轴 作垂线: 先拐先平,温度、压强均高。 t T1 T2 A% 再从拐点向 横轴 作垂线: ① 分析温度、压强升高时
)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红棕色 ) (无色 )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现象及分析: 降温 颜色变浅 升温 颜色变深 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总结: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趋势 趋势 化学平衡的移动能削弱温度改变给可逆反应所带来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抵消。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的规律
2、移动B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 转化率为 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答案】B 【考点定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名师点睛】 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0263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O 和 2,发生如下反应:2NO(g)O 2(g) 2g) 2(g) g)测得 210持容器温度为 10升高并维持容器的温度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 5应的平均速率 v(N 218 1 s1B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6C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 21达到平衡时,0% )A在 4 的 液,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B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钴晶体
4、度不变;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之比为 91;同一时间内,水蒸气消耗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气消耗的物质的量。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B C D7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里,反应 2A(g) B(g)2C(g)达、B 和 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入 1 有气体氦(平衡不移动B充入 A、B、C
量保持不变 • 各组分物质的量之比为 a:b:c:d • 各组分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b:c:d • 各组分百分含量之比为 a:b:c:d • 各组分物质的量相等 • 各组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 各组分百分含量相等 凡是各组分量的数值大小或比例关系,没有强调不变或一定,均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含量保持不变 • 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__,而 c(HI)_____,从 而化学反应速率 v(正) _____,而 v(逆) _____; ( 3)当反应进行到 v(正)与 v(逆) 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或各组分的分压)都将 _____。 【 解析 】 由题意可知,反应刚开始时,
m+n p +q ( = ) C% P 400176。 C 500176。 C 正反应是 反应 (放热、吸热 ) m+n p+q ( = ) 放热 放热 C D C% T 107 Pa 105 Pa A B 五、浓度 A 40% 右图表示 800℃ 时, A、 B、 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 试回答: (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