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
的基本题型 B 500 C o t 0 700 C o C% (A) 0 v P V 正 逆 V (B) 0 T v V 正 逆 V (C) 0 P 10 C o 100 C o A 转 化 率 (D) 例 可表示为可逆反应 2A(g)+B(g) 2C(g) △ H< 0的图象是( ) ; 题型 1: 由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判断图像 练习 对于热化学方程式 : SO3(g)
(℃ ) 590 710 770 Na的沸点 (℃ ) 770 830 890 KCl的沸点 (℃ ) 1437 NaCl的沸点 (℃ ) 1465 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 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 该反应为 Na(l)+KCl(l) NaCl(l)+K(g) ΔH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K= c(K), 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变式 1 【 例 2】
,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 间接 注意 ( 1) 对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 分子总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如 2SO2+O2 2SO3)来说,可利用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 是否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来判断是 否达到平衡。 (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分子数 相等的可逆反应: (如 H2+I2(g) 2HI),不能用此标志 判断平衡是否到达,因为在此反应过 程中,气体的总压、总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 间接 注意 ( 1) 对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 分子总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如 2SO2+O2 2SO3)来说,可利用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 是否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来判断是 否达到平衡。 (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分子数 相等的可逆反应: (如 H2+I2(g) 2HI),不能用此标志 判断平衡是否到达,因为在此反应过 程中,气体的总压、总体积
,( 2)。 2在 2SO2 + O2 ==== 2SO3的平衡体系中加入由 18O构成的 O2,当平衡发生移动后 SO2中 18O的含量将 (增大,减小,不变),其原因是。 2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NO2和 N2O4混和气体,在温度升高过程中,气体颜色由浅变深,其化学方程 式为 ,然后又由深变浅直至无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加热后随着温度的逐步下降,气体颜色又由无色逐渐就深,最后变浅。
)Q,达平衡后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16.甲、乙两瓶新制的氯水,浓度为 ,如果甲瓶中加入少量的 NaHCO3晶体,片刻后,甲、乙两瓶溶液中 H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是( ) A.甲 乙 B.乙 甲 C.甲 =乙 D.无法确定 17. 当化学反应 2NO(g)+O2(g) 2NO2(g)在密闭容器内达平衡时,向容器中加入含 18O 原子较多的氧气,平衡发生移动
计量数成正比。 小结 1、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前提条件 实质 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动、等、定、变 等效平衡问题: 外界条件相同时,可逆反应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开始,途径虽然不同, 只要起始浓度相当 ,所建立的平衡是等效平衡,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例如:在 425℃ 时,在 1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I2 2HI,达到平衡。 不论从正反应开始
确。 选项 D中 T2斜率应大于T1。 • [答案 ]C • [例 3] 一定温度下,将 3 mol A气体和 1 mol B气体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 3A(g)+ B(g) xC(g) • 请填写下列空白: • (1)若容器体积固定为 2 L,反应 1 min后测得剩余 mol A, C的浓度为 molL- 1。 • ① 1 min内, 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g)+ O2(g) 2SO3(g) ΔH0。 在上述条件下, SO2的转化率约为 90%,但是部分发达国家采用高压条件生成 SO3,采取加压措施的目的是 (双选 )( ) A.发达国家电能过量,以此消耗大量能源 B.高压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 SO2的转化率 C.加压可使 SO2全部转化为 SO3,消除 SO2对空气的污染 D.高压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BD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建立化学平衡 二、平衡移动原理 ( 1)勒夏特列原理 —— 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浓度、压强、温度 ),平衡就向能够 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