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
….... ,從 『 水 』 或 『 氵 』 部首 唯一的液態金屬是 汞 唯一的液態非金屬是 溴 ,從 『 气 』 部首 、氧、氮、氯、氟、氦、氖、氰 …….. 1. 「氫」是最「 輕 」的氣體 2.「氯」是黃「 綠 」色氣體 3. 「鈉」是因其拉丁文第一音節讀音近似「 納 」 常見元素符號 金 Au 鈣 Ca 鈉 Na 鉀 K 鉛 Pb 銀 Ag 銅 Cu 鋁 Al 鎢 W 鐵 Fe
: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 (1)⑤ 和 ⑧ 的 元 素 符 号 是 ________ 和________。 •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________,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 •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 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 、 ⑨
O 与 HF。 ( 5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不一定越容易失去电子,如失电子能力: Ca > Li > Al > Zn。 它们之间的比较应从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核电荷数的大小和原子半径大小等综合分析。 ( 6 ) 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不一定越大,对不是同主族元素而言,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除电子层数外,还有核电荷数及电子构型等多种因素制约。 第 16讲 │ 要点探究 例 1 [
D B AC (2)纵向 —— 18个纵行 —— 16个 族 族 7个主族 7个副族 1个第 VIII族: 1个 0族 第 1 1 1 1 17纵行 第 1 12纵行 第 10三个纵行 ( IAVIIA) ( ⅢB IIB) (稀有气体元素) 第 18纵行 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半径减小、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半径增大、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半径减小、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H Li
高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化合价 = 最外层电子数 –8 + 1 + 2 + 3 + 4 4 + 5 3 2 1 0 +6 +7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 布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 么规律性的变化。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 变化 1~2 1 3~10 11~18 2 1 8 1 8 3
景 为什么光线射到溶液,直接透射。 射到浊液不见光亮的通路。 射到胶体有光亮的通路。 浊液分散系 颗粒直径> 100nm 胶体分散系 1nm<颗粒直径< 100nm 溶液分散系 颗粒直径< 1nm 电泳 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 的现象叫做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想一想:为什么胶体比较稳定。 应用: 电镀 静电除尘 聚沉 向胶体中加入可溶性盐时
答案 : B 名师点睛 : (1)比较微粒半径的解题思路 比较微粒半径时 ,首先要确定微粒间的相同点 ,即电子层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是否相同 ,再利用规律进行比较 ,反之 ,亦可由微粒半径大小推断元素关系。 (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 ,比较其原子半径大小是各类考试的热点问题 ,应引起高度重 视。 1. ( 201 1 渭南高一质检 )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 An +、 Bn
素 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D 练习: 二、元素周期律 电子层的代号 n 各 电 子 层 序号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与原子核的距离 从小到大 能量 从低到高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 K、 L、 M、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8,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 8。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 能量由低向高。 8 个 (当 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10 11~ 1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 变化。 1 2 3 1 2 1 8 1 8 8 8 2 周期性 原子半径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 变化。 11~ 17 3~ 9 原子半径的变化 原子序数 逐渐减小 逐渐减小 周期性 元素化合价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 =最外层电子数 8 结论:
层电子数相同。 单质物理性质 溴单质 碘单质 颜 态 溶解性和颜色 水中 酒精中 四氯化碳中 (水的下层 ) 苯中 (在上层 ) 深红色液体 紫黑色固体 可溶, 橙色 难溶, 黄色 褐色 橙红色 紫色 13 萃取 与物质分离 • 利用溶质在 互不相溶 的 溶剂 里 溶解度的不同 ,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原理: 溶质 微溶 溶剂 1 溶剂 2 易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