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铸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 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朗读指导 : 朗诵词与歌词要注意停顿。 “…… 望 …… ” ,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
黄河颂 光未然 绘 黄河 颂 黄河 抒 壮志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绘 黄河 统领: 望 层次分明 近镜头特写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两岸 颂 黄河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①魄力。 ②气势。 巨大的波浪 ,比喻动荡不定 的局势或猛烈 ... 学生朗诵并思考 : • 1本课题目是 《 黄河颂 》 ,哪个词是关键 ? 归纳 :抓住“颂”字 • 2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归纳 :即“望”字 精讲点拨 • 朗诵词 : •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
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 黄河大合唱 》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 《 黄河颂 》 、 《 黄水谣 》 和《 保卫黄河 》 流传最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第二乐章 《 黄河颂 》。 《 黄河颂 》 冼星海 《 黄河大合唱 》 先学检测之 基础知识 高山之 巅 惊涛 澎湃 万丈狂 澜 九 曲 连环 一 泻 万丈 浊 流 宛 转 哺 育 屏障 气 魄 滋 长 劈 成 ( diān ) (
读课文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 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 ( 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 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酝酿情感,体验情感。 朗读交流 请一几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 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朗读指导 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 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喻声势浩大。 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 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比喻培养。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形容黄河流势盘旋往复。 像屏风一样遮挡着的东西。 : 激昂、雄健、悲壮。 “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 “颂”字,“黄河”要读得高昂。 ,朗读时按每句的 语意划分停顿。 听读课文 课文结构 全文由 朗诵词 和 歌词 两部分组成,根据 “序曲 —— 主 体 —— 尾声”的结构 ,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铁的臂膀”。 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啊。 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 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由实到虚 环环紧扣 逐步深入 把从 “ 啊。 黄河 ” 到“ 发扬滋长 ” 分成三个层次 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 是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是臂膀,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实 虚 ↓ 诗人反复吟唱
炎黄子孙团结奋起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那该多好啊 !要是他还活着,在他正常延续的后 40 年中间,他该写出多 少不朽的时代乐章啊 !想到这里,越发感到我们损失之大 !越发激励年轻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弥补我们的重大损失,并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创造,为新中国增添新的光彩 ! (原载 1985 年 8 月 28 日纽约《华语快报》)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
物言志。 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 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 CAI 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 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
1、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764723079 黄河颂 多媒体教学屯溪六中 丁爱宁2010年 4月 7日2016/11/28该课件由【语文公社】Q:764723079六 黄河颂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是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欣赏,体会黄河雄浑的气魄。 二、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感悟内在的气势。 教学目的 : 一、加强对课文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