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
2、的糖分充分转化,产品风味好,质量高。 晾晒方法是将黄花菜摊在水泥晒场上或晒席上,摊晒的厚度要适当,不能过厚。 晒时要经常翻动,使之干燥均匀。 晚上将摊晒的黄花儿菜收回,以免因受潮而影响产品色泽。 一般摊晒 2 天左右,当用手抓紧再松开,花随着松开时,说明已经晒干,即可收回包装。 利用烘房烘干黄花菜,先将经热烫过的黄花菜放入烘盘中,厚度要适当。 干燥时先钭烘房温度升至 85氏度
2、捏住柄部,花蕾下垂即可。 蒸好的花蕾,须在蒸笼里焖焐 20 分钟左右,让其自然冷却。 然后采用自然曝晒或送烘房烘干。 自然曝晒一般经 2黄花菜含水量降至 15用手捏紧不发脆,松手后又自然散开,相互不粘时为止。 2、药液浸泡。 采用食用级 25%焦亚硫酸钠对黄花菜花蕾直接进行生理脱水。 根据黄花菜数量多少,选大缸一口,在缸内按药水比 1:20 的比例配好药液,将刚摘的花蕾轻装缸内
2、次,每次每亩施腐熟稀水粪肥 1000 公斤加碳铵 10 公斤。 生育前期适时适量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 60%80%。 气温下降至 5以下时覆盖薄膜。 三、主要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地老虎、蚜虫。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 (1)农业防治。 实行严格的水旱轮作制度,减轻病虫草害发生;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合理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
2、等功能,同时还具有平肝养血、抗菌消炎、健胃安神、明目、解酒等功效。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花菜还含有卵磷脂、甾类、硒等物质。 因此,常食黄花菜可以抗衰老、滋养皮肤、抗癌等。 2 干制方法黄花菜开花盛期一般在 68 月份,因此,贮藏性能差,脱水干制是黄花菜贮藏的主要途径。 料采摘用于干制的黄花菜要选择采摘花蕾大、肉厚、组织紧密的黄色或橙黄色的花,并在花蕾即将绽放之前采摘,一般以清晨或 1718
2、种,如沙苑金针菜等。 2、加强栽培管理采完黄花后,应及时割苗,割下的苗应远离黄花菜地。 加强肥水管理,在春季出苗、抽薹前、采收旺期分别追施出苗肥、催薹肥、催蕾肥,每次追肥要以速效氮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冬苗枯死后即用有机肥推蔸,一般每 667 50深耕作层,促使冬苗早生快发。 施肥量及方法要看天、看地、看苗灵活掌握。 原则是差苗多施,壮苗少施;瘦地多施,肥地少施;晴天水施,阴雨天干施。
2、住柄部,花蕾下垂即可。 蒸好的花蕾,须在蒸笼里焖焐 20 分钟左右,让其自然冷却。 然后采用自然曝晒或送烘房烘干。 自然曝晒一般经 2黄花菜含水量降至 15用手捏紧不发脆,松手后又自然散开,相互不粘时为止。 2、药液浸泡。 采用食用级 25%焦亚硫酸钠对黄花菜花蕾直接进行生理脱水。 根据黄花菜数量多少,选大缸一口,在缸内按药水比 1:20 的比例配好药液,将刚摘的花蕾轻装缸内
2、能力。 中耕。 及时中耕,透气良好,可提高土温和消灭杂草。 中耕时蔸部周围宜浅,行间适当深些。 三防 即防治三虫( 即红蜘蛛、白蚜虫、青条虫)和三病(即叶斑病、锈病、沤根病)。 红蜘蛛可用 40%乐果乳剂 50 克兑水 100 千克喷雾,7 天一次,连续3 次。 白蚜虫可用 40%乐果乳剂 30 克,兑水 100 千克喷雾,一般一次可杀灭。 青条虫咬食嫩叶,可在早晚用人工捕捉消灭。
2、重时可使整个植株或整蔸叶子枯死,抽不出花苔或苔茎矮瘦,严重影响产量。 2、发病规律该病由萱草柄锈菌侵染所致。 该菌在黄花菜上只产生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 冬孢子堆群生于叶的两面,大多数在叶背,圆形或椭圆形,黄花菜锈病的发生与气候的关系密切,黄花菜锈病始见于 5 月上中旬,天气转暧时发生,但此时发展缓慢。 病菌适温为 2428,相对湿度为 85以上。 67 月份气温增高;阴雨天较多,空气湿度大
2、上生黑色长椭圆形或短线状疮斑(冬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非常紧密,一般表皮不破裂,内生黑色冬孢子。 黄花菜锈病危害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花薹短瘦或根本不能抽薹,花蕾易凋萎脱落。 2 因由真菌萱草柄锈菌侵染所致。 本菌为转主寄生菌,除在黄花菜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在另一寄主败酱草的叶片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 播方式病菌以冬孢子随同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第 2 年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
2、蒸制前先在铁锅内盛厘米深的水,沸腾后将花蕾装在竹筛内,然后将竹筛分层置于蒸柜,关闭蒸柜侧门,蒸分钟即可。 蒸制的时间很重要,时间过短,花蕾未熟,不易晒干,干制品风味不好;时间过长,花蕾形状扁平,干燥后呈黑色,品质较差。 蒸制的标准是里生外熟,花蕾刚发软且稍下垂,颜色由原来的黄绿色变为淡黄色。 三、适度摊晾蒸制好的花蕾不要立即出筛干燥,而应一筛一筛地置于清洁通风的地方晾一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