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
2、定影响,不太适宜用于生产苗圃,只适宜母本园或种质苗圃。 (2)接穗用 1000 单位四环素液浸泡 时后,晾干即可嫁接。 (3)接穗用加热到 4648 摄氏度的 1000 单位四环素液处理 1520 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嫁接,此法消毒效果好、成活率高。 上述方法只能脱除黄龙病原,但不能脱除其它病病毒。 目前比较先进的脱毒方法是采用茎尖嫁接技术。 根据新梢顶部分生组织通常不带病毒的原理
2、左右,年产值 120 万元,人均 2000 元。 现如今,全村柑桔种植面积锐减了 1000 多亩,年产值缩水了近 2/3,只有 50 余万元。 类似的村庄,延平区比比皆是。 据了解,樟湖、大横、峡阳、王台镇等柑桔重点生产区均发生黄龙病。 而区内主产的宽皮桔类、蜜柑的株发病率已超过10%,正处于黄龙病的暴发期。 “如果不加以防控,三至五年内,全区柑桔将处在崩溃的边缘。
2、就是一个病源。 因此,一经发现是黄龙病的树,立即挖除是防治黄龙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做法是:对每年春、夏、秋 3 个梢期,尤其是秋梢期,认真逐株检查,发现病株或可疑病株,立即挖除集中烧毁。 挖除病树前应对病树及附近植株喷洒 40%氧化乐果 1000 倍液等药剂,以防柑桔木虱从病树向周围转移传播。 发病 10%以下的新柑桔园和发病 20%以下的老柑桔园,挖除病株后可用无病苗补植。 4
2、率高。 不少新种柑桔园还未结果,发病率就高达 7080%。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1、80 年代初,在全省刮起一股种柑热。 广东柑桔面积从几十万亩,一下子猛增近 300 万亩。 那时候,不管是良种还是劣种,不管好苗还是病苗,有苗就种。 群众的种柑热潮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 现在发病的柑桔树,大部分是这个时候种植的。 2、有关部门,对柑桔的育苗缺乏科学的管理。 尤其是对私人育苗更是放任自流。
2、和病苗可消灭或钝化其中的病原体,四环素渍泡病接穗可使嫁接苗不发病,挖除病株和喷药治虫具有延缓本病传播的作用。 根据福建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下列防治建议:一是实行检疫,严禁病区苗木、接穗出境。 二是建立无黄龙病苗圃,培育优良品种的无病壮苗。 无病苗圃首先要求隔离条件要好,也可以建在非柑桔产区。 建议育苗采取二级制,即由科研机关及有条件的国营农场负责建立一级无病苗圃,培育一级无病苗
2、收益也难以维持,更谈不上稳产丰产了。 我们建议:一旦发现鉴定是黄龙病植株的果园,把握发病初期或有少量发生时,要坚决立即挖除。 如果是重病园的甚至全园挖除。 如果对轻微怀疑发病而又未经确切鉴定是否患黄龙病的植株,可在主干基部钻小孔,孔深为主干直径的23 左右,然后从孔口注入 1000 乘以 10 的6 次方盐酸四环素溶液约 25 升。 对预防及控制轻微发病的植株病情发展有一定作用。 此外,今年
2、杀灭快 1000 倍,或 绿微乳剂 1500 倍,或 20顽虫敌 1500 喷药护梢。 上述药物在使用时,要注意交替使用。 对于轻病树,可在植株主干基部钻孔,孔深为主干直径的 23,然后从孔口用注射器注入 1000106 盐酸四环素溶液 25 升。 对于重病树,一经发现,建议立即挖除,移出园外烧毁。 在早春预防柑桔类果树溃疡病用 1:2:140 药液,也就是用 1 公斤硫酸铜,加入 2
2、出现较早,且短而弱,病叶细小狭长,叶质硬化,主侧脉绿色,其余叶肉部分为淡黄色或黄色,与缺锌症状相似。 这时树冠其它部位的新梢又上而下陆续出现全张黄化或黄绿相间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发黄的病梢日益增多,叶片脱落,加上根部腐烂,病树生长逐渐衰弱,早期发病的枝梢逐渐干枯,随后病株便逐渐枯死。 病树早开花,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 有的柱头常弯曲外露,小枝上花朵往往多个聚集成团
2、梢出现较早,且短而弱,病叶细小狭长,叶质硬化,主侧脉绿色,其余叶肉部分为淡黄色或黄色,与缺锌症状相似。 这时树冠其它部位的新梢又上而下陆续出现全张黄化或黄绿相间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发黄的病梢日益增多,叶片脱落,加上根部腐烂,病树生长逐渐衰弱,早期发病的枝梢逐渐干枯,随后病株便逐渐枯死。 病树早开花,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 有的柱头常弯曲外露,小枝上花朵往往多个聚集成团
2、一个病源。 因此,一经发现是黄龙病的树,立即挖除是防治黄龙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做法是:对每年春、夏、秋 3 个梢期,尤其是秋梢期,认真逐株检查,发现病株或可疑病株,立即挖除集中烧毁。 挖除病树前应对病树及附近植株喷洒 40%氧化乐果 1000 倍液等药剂,以防柑桔木虱从病树向周围转移传播。 发病 10%以下的新柑桔园和发病 20%以下的老柑桔园,挖除病株后可用无病苗补。 4、防治柑桔木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