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腐病
1、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 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 10%25%,严重达 造成减产约 25%。
1、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 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 10%25%,严重达 造成减产约 25%。
状: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 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病原:瓶梗青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抱目、丛梗抱科,该病原如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菌丝白色、粉状。 培养基呈深红褐色,菌落呈粉红色。 抱子梗从气生菌丝上长出,呈对称分叉。 与青霉素的分枝相似,但小枝梗顶端着生的分生孢子可形成长链
1、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 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 10%25%,严重达 造成减产约 25%。
1、状主要为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 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 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 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
原菌为腐霉。 属于鞭毛菌,为寄生性病害。 危害蘑菇基部,引起子实体基部腐烂,在病部产生一层白色绵毛状霉,菌丝分枝。 在发菌期,此菌还容易污染培养料,污染的症状是,在培养料中间发现黑色小区,黑色区域大小不等,几厘米到 l 米以上,邻近的区域发菌良好,所以很难被发现而忽视。 此菌一般在含氮量高的区域内发生较多,培养料被此菌污染后,产量减少,尤其是第一、二潮菇。 但后面的潮次产量有所回升
2、侧根,病斑呈暗褐色,绕茎基或根茎扩展,致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果实膨大后,因养分供应受阻逐渐萎蔫枯死。 后期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二、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常见的抗病品种有毛粉 802、大红一号等。 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地势干燥,平坦地块育苗。 育苗期苗床换新土或用甲醛:高锰酸钾=2:1 对土壤消毒。 育苗时先用 55水 10钟烫种,然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