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
相对运动中,切除工件上的多余材料,得到预想的工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分 机加工 和 钳加工。 机加工是工人操作机床完成,按切削加工所用切削工具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刀具进行加工,另一类是利用磨料进行加工。 钳工是工人在钳台上用手持工具来加工的。 钳加工的主要内容:划线、打样冲眼、锯削、錾削、锉削以及钻孔等。 167。 4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a)车外圆面 b)磨外圆面
2 1 . 4 2 m in135j ml l lt f 辅助时间 2 工序 2:加工孔Φ 25 到要求尺寸 工件材料为 HT200 铁,硬度 200HBS。 孔的直径为 25mm,公差为 H7,表面粗糙度 。 加工机床为 Z535 立式钻床,加工工序为钻、扩、铰,加工刀具分别为:钻孔 —— Φ 22mm 标准高速钢麻花钻,磨出双锥和修磨横刃;扩孔 —— Φ
精基准选择时应首先考虑如何减少工件的定位误差,保证加工精度,并使夹具结构简单,工件装夹方便。 根据精基准选择原则:一 .基准重合原则;二 .基准统一原则;三 .互为基准 原则,四 .自为基准原则,五 .便于装夹原则。 故φ 65 外圆面自为基准找正进行精加工,再以φ 65 外圆面中心线为精基准加工φ 60H8 内孔和φ 100f8 外圆面保证同轴度和φ 80 结合面保证垂直度,然后以φ 60H8
的两个筋板之间的空腔深度尺寸不大,形状也比较简单,可以考虑采用砂垛代替 砂芯,减少型芯。 型芯简图如图 1 所示。 绘制铸造工艺图 其工艺图见铸造工艺图。 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 否则,加工过程中会问题百出,甚至造成零件大批量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粗基准的选择
工。 选择本题零件的基准 一、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的时候 ,应该选取这些不加工的表面为粗基准。 若零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其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现取 R55 的外圆柱表面作为定位基准,消除 X,Y 的转动和 X,Y的移动四个自由度 ,再用 216。 80H9( )mm的小端端面可以消除 Z周的移动。 二
b)选择内孔的量具: 此零件对孔的精度要求较高,其中例如 I孔的下偏差要求在 之内,故可选用分度值为 ,测量范围为 0150mm 的内径百分尺,其不确定度为 ,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加工工序设计 1. 两螺栓孔Φ 9mm 毛坯为实心,而螺栓孔的精度为 IT9(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 册》表), 确定工序尺寸及余量: 钻孔:Φ ; 铰孔:Φ 9 mm, 2Z =。 具体工序尺寸见表 1。
12/ 53 适用范围 本《质量保证手册》是依据 TSG Z00042020《特种设备制造 、安装 、 改造 、 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 求》 、 TSG Z00052020《特种设备制造 、 安装 、 改造 、 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 国质检锅 [2020]174号 《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 》 , 参考 GB/T19001— 202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等 有关标准
格品进行处理,并跟踪记录处理结果; g)负责组织相应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及跟踪验证; h)负责针对产品质量问题,组织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 i)负责制定工艺文件并对其进行监控管理 ; j)负责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归档管理 ; k)负责质量记录的管理,规定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汇集备案各种质量记录的样本。 财务室 a)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转速 现在采用 X51 立式铣床,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可取其实际主轴转速为: 255r/min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当 255r/min 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 应为: 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可取其实际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为: 每转的实际进给量: ( 3)计算基本工时 上式中 、为刀具到加工工件的安全距离 , 由《切削手册》表 查出。 因此切削用量采用如下: , c , 255r/min, fr
位) → 钻通孔(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 → 锥孔粗加工(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加工后配锥堵) → 外圆表面精加工(以锥堵顶尖孔定位) → 锥孔精加工(以精加工外圆面定位)。 当主要表面加工顺序确定后,就要合理地插入非主要表面加工工序。 对主轴来说非主要表面指的是螺孔、键槽、螺纹等。 这些表面加工一般不易出现废品,所以尽量安排在后面 工序进行,主要表面加工一旦出了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