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
5+ 20= 先算 20加 20是 40。 二、探究新知 45 (三)两位数加整十数 25+ 20= 再算 40+ 5是 45。 二、探究新知 (四)对比 25+ 2= 25+ 20= 20 5 7 27 20 5 40 45 25+ 2是先算 5+ 2。 25+ 2和 25+ 20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5+ 20是先算 20+ 20。 三、知识应用 (一)算一算 62
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 教师 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 2)同桌互相 交流 ,知道了什么。 教师 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 课件 “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 12)”,出示例 12. 2.小组 活动 . (
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 5)先下去我们用减法,后来又上来要用加法,在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 6)小组讨论: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等于多少。 ( 7)发表意见:先算 7减 2等于 5,再算 5加 3等于 8。 最后等于 8。 ( 8)让学生齐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没有图画, 6+32你会算吗。 ( 1)可以首先小组讨论。 (
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大象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忙摘果子,听谁来了。 (动画配乐演示小鸟,小猴,小兔跑来了)可爱的小鸟,顽皮的小猴,勤劳的小兔它们在哪儿呢。 说给你 同桌听。 学生讨论。 师:谁有勇气说给大家听。 生:小鸟在树上,小兔在树下。 师:顽皮的小猴在哪里。 生:小猴坐在树叉上。 师:谁能说说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生:小猴的上面是小鸟,小猴的下面是小兔。 生:小鸟在最上面
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 (课件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 “一共有多少个。 ”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 (出示“。 ”) 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再指名说说括线和“。 ”表示的意思) (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
106= ( 6)算一算: 6加 4等于几。 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 6 加 4 等于几呢。 同样, 4 加 6 等于几呢。 你是怎么想的。 ( 7) 10 减 4 等于几呢。 你是怎么想的。 同样, 10 减 6 等于几呢。 ( 8)齐读四道算式。 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抛花片,正面的有几个。 反面的有几个。 可以列出几个算式。 2)让学生小组合作,抛花片。
□+□ =8 (3)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出卡片 ,说算式。 (4)继续练习:□+□ =9 8-□=□ 9-□=□ 完成第 2题 .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集体订正。 完成第 .3 题 . (1)课件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 ,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
8- 1 9- 1 这一排。 ① 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吗。 ② 自由读,小组交流。 ③ 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第 1 个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而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第 2个数都是 1。 ”,“我发现它们的得数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 ”,“得数都比第 1个数小 1。 ” ④ 表扬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小朋友。 教师再指其中的一竖排,让学生再次探索规律。
( 2)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 3)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第 2 题。 ( 1)课件出示第 2 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 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 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第
一说算式 8+ 1= 9 表示什么意思。 1+ 8= 9 又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 9 人,虽然 8 和 1 换了个位置,但结果都是 9 个人。 (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 9- 1= 8 表示什么意思。 9- 8= 1 又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是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