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
7,D、 E、 F 分别是 △ ABC 的边 AB 、 BC 、 CA 的中点 ,则 AF DB 等于 ( ) AFD B. FC C. FE D. BE AD 的是 ( ) A.(AB +CD )+BC B.(AD +MB )+(BC +CM ) C. BMADMB
这种求差向量 a- b的方法叫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概括为 “ 移为共始点,连接两终点,方向指被减 ” .请你利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作出上述向量 a与 b的差向量 a- b. 【 探究点 三】 |a- b|与 |a|、 |b|之间的关系 (1)若 a与 b共线,怎样作出 a- b? (2)通过上面的作图,探究 |a- b|与 |a|, |b|之间的大小关系: 当 a与 b不共线时,有:
1、第 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 减 法 学习目标 ”。 5的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一填。 复习导入 3 4 5 3 4 5 复习导入 2 4 1 1 5 2 2 1 3 4 4 1 情景导入 1 小丑手里有 4个气球 ,放飞了 1个 ,还剩几个 ? 探索新知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 减法。 4 1 =3 读作: 4减 1等于 3。 减号 情景导入
1、第 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 减法( 2) 学习目标 3. 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验算方法。 2. 掌握 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复习导入 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算一算。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465 76 4 6 5 7 6 9 8 3 389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估计 结果是多少。
1、第 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减法( 1) 学习目标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 经历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不连续退位) 的笔算 过程。 位数减两、三位数 (不连续退位) 的笔算 方法。 复习导入 550 380 5 5 0 3 8 0 0 7 1 170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算一算。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1
OF, OE 起点相同,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得 OF→= OA→+ OE→= a+ b. ∵ OC→=- OF→, ∴ OC→=- a- b. 而 OB→=- OE→=- b, OD→=- OA→=- a, ∴ OB→=- b, OC→=- a- b, OD→=- a. 解法二:由正六边形的几何性质,得 OD→=- a, OB→=- b, BC→=- OA→=- a. 在 △ OBC中,
兔和 3只兔宝宝合起来写出加法算式 2+ 3- 5或 3+ 2= 5;还有的学生想到把 4只灰兔 和 1只白兔合起来,写出加法算式 4+ 1= 5或 1+ 4= 5等。 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得出四个不同的算式。 一方面加强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渗透“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数学规律。 兔博士提出的“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是教材第一次在例题中要求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教 师要注意引导
片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可示范操作。 然后介绍画图表示去掉的方法,进一步体验减法的含义。 教师讲解:从 5张画片中去掉 2张,还剩 3张,可以用一个表示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的算式表示。 教师在图下写: 5- 2= 3。 然后认识 - ,介绍算式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算式。 ◆算一算 上面两题是简
行交流,既给予学生展示想法的机会, 又提供了互相学习以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师:谁来说说是怎么摆的呢。 学生边摆边说,学生可能会说到: ●我先摆出 5 个画片,拿走 2 个,还有 3 个。 ●我先把 5 个画片放在一起,拿走 2 个,就把 2 个画片放在一边,还有 3 个。 介绍画图表示的方法。 教师作为参与者,帮助学生从实物演示过渡到脱离实物,理解减法的意义,经历数学化过程。 师
探索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加深对 10以内减法的认识。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左边第一列是减 1 的,第二列是减 2 的; ●从下往上,第一行都是10 减几,也就是 10 减去 1- 9各数;第二行是 9减 1- 8各数;第三行是 8 减 1- 7 各数; ●从左上到右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多 1,差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