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
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制度。 全面贯彻落实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排污许可等行政法规以及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管理、排污权交易管理等行政规章。 凡新改扩建项目,对未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组成评审的环评和能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 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违规建设的,依法进行处罚。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 kWh/吞吐 TEU ≤ kWh/吞吐 TEU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电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 kg/操作 TEU 集装箱牵引车 ≤≤≤ kg/操作 TEU 集装箱空箱堆高机 ≤≤≤移动式装船机 ≤≤≤桥式抓斗卸船机 ≤≤ kWh/操作吨 ≤ kWh/操作吨 带式输送机 ≤米 ≤米 ≤ kWh/操作吨 米 翻车机 ≤≤
理, 逐步 实施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 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组织开展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 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 逐步 建立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及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的对标情况 公示制度 ,促进企业节能降耗上水平。 继续 加强对企业节能管 6 理人员和重点用能岗位操作人员的节能培训,在重点耗能 单位 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
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六) 建筑垃圾控制 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 吨。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 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 40%。 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 50%。
各级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和关键计量设备运行状况档案,努力提高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水平。 第十三条 各所属单位应按照相应规定、标准的要求,对各级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确保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性能符合要求。 第五章 统计管理 第十四条 各所属单位 要按照《节能减排统计管理办法》制定统计细则,开展各项节能减排统计工作。 第十五条 各所属单位应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资料的审核
45 核算方法 45 证明材料 47 附录 47 13 营运船舶节能技术应用项目节能减排量核算技术细则 49 适用范围 49 参考标准 49 核算方法 49 证明材料 51 附录 52 14 施工船舶节能技术应用项目节能减排量核算技术细则 53 适用范 围 53 参考标准 53 核算方法 53 证明材料 55 附录 56 15 营运车辆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应用项目投资额核算技术细则 57 适用范围
优化工艺技术情况,淘汰落后生产力情况等。 ⑹本期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亮点、创新点。 ⑺本期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 ⑻节能减排工作建议,以及下一步节能减排工作打算。 报告报送时间:每季度首月 3 日前各单位报送上季度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统计报表》; 每年 7 月 3 日前报送上半年节能减排工作报告、《节能减排统计报表》和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每年 1 月 8 日前报送上一年度节能减排工作报告
五、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十七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 “十一五 期间,结合我省实际,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重点安排和支持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各级科技部门负责把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纳入“十一五”科技攻关的重点,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本法规定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者报告内容不实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地方建筑节能标准
/3 的土地被酸雨污染。 全国 有 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 , 1/3 的城市居民 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 并 已提前进入了环境事故高发期。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从 1986/1987的冬季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 19个暖冬。 21世纪我国气候将继续明显变暖,到 2100年可能提高 ℃ ~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 GDP以每年 8%~ 12%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