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弃疾之词豪迈奔放 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古代诗词中常见风格 雄浑 :如刘邦 《 大风歌 》 、项羽 《 垓下歌 》 、曹操的 《 观沧海 》 、王昌龄的 《 出塞 》 、王之涣的 《 出塞 》 (黄河远上白云间 )、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临洞庭 》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使至塞上 》 ) 豪放 :如李白的诗,苏轼、辛弃疾的词。 沉郁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主题归纳 注意多角度 答案: 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 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 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练习 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注释 】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 辛弃疾在宋词人中创作最为丰富,与北宋苏轼并称“苏辛”,也各有特色。 前人或在苏、辛之间比较高低,正如唐人之作李(白)、杜(甫)优劣论,是很困难的。 27 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
为斩楼兰。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 4分) •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 笛中闻折柳 ” ,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 折杨柳 ” ,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 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 第二种类型: • 提问方式
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龙。 花月正春风。 1、虚实相反相对形成强烈对比,以突出中心。 如 ㈤ 、虚实结合 析:一句写 眼前 ,早晨梦中醒来,怨恨满胸。 二句过渡,写怨恨由。 三句写梦中景 ,文武百官、妃嫔媵嫱,迤逦而行,游览上林,一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络绎不绝。 这时正值春光明媚、 春花烂漫、春风和煦,游兴正浓。 白昼不足,又继之以夜。 此夜月圆如镜、月色如银、月明如水,花好月圆,其乐无穷。
1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 15 分) ① 试析 《 报秋 》 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② 《 报秋 》 的艺术手法赏析。 ③ 谈谈 《 报秋 》 的构思技巧。 赏析主题及表现 剖析文章 整理碎片 写成文章 归类 主旨 结构 语言 技巧 自然联想,深情赞美 (剖析情言) 《 报秋 》 一文,作者通过对玉簪花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的联想
日 不 成 章 , 泣 涕 零 如 雨。 河 汉 清 且 浅 , 相 去 复 几 许。 远 近 景(牵牛、织女星) 人(织女) 前 四 句 “迢迢” 皎皎 “纤纤” 中间 两句 事(不成章) 人(零如雨) 最 后 四 句 盈盈 脉脉 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 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水之隔, 却不得语,
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闹。 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 视觉听觉 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的更生动、更真切。 互文: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 《 送梓州李使君 》 ) 开头 互文 见义,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 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
故穿庭树作飞花。 拟人 前出塞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白居易 漫成一首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仲 ” 本指兄弟,这里指可以相比。 C 对这首诗中的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 ;后四句写。 联写自己亲临抗敌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 的感情。 “千载谁堪伯仲间”,既称赞 ,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 的诗风相近。 回顾往事, 表现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