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
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安装后,采暖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分栋热计量和分户或分室(区)热量分摊的功能。 A B C D 采暖系统联合试运 转和调试 采暖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在采暖期内与热源进行联合试运转和调试。 联合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房间温度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规定。 A B C D 通风空调系统安装 各系统的制 式
A□ 12A□ 15A□ 20A□窗框材料铝合金 □塑料 □其他 □普通 □断热 □供热计量装置、室内温控装置 有 □ 无 □ 有 □ 无 □空调制冷计量装置有 □ 无 □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公建)有 □ 无 □可再生能源应用(与建筑一体化)有 □ 无 □设计单位建筑面积耗热量指标 (W/m2)设计单位建筑面积耗煤量指标(Qc) (Kg标准煤/m2)实际单位建筑面积耗热量指标
5 耐水性 96h 无异常 6 耐碱性 48h 无异常 7 粘结强度 标准状态 /MPa ≥ 冻融循环( 5 次) /MPa ≥ 8 柔韧性 直径 50mm,无裂纹 9 低温贮存稳定性(非粉状材料) 5℃冷冻 4h 无变化,刮涂无困难 3B9 弹性 底涂 弹性底涂性能指标 表 3B9 序号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1 容器中状态 搅拌后无结块呈均匀状态 2 施工性 刷涂无障碍 3 干燥时间 表干时间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按如下步骤和方法进行: 1 应按照 条判断所设计的居住建筑所属气候分区。 根据所 属气候分区进行节能设计。 2 在居住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中,平面布局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 条的要求。 3 居住建筑的朝向应尽可能满足。 4 北区的居住建筑应满足。 5 在建筑的体型、平面布置和门窗布置中应满足。 6 计算屋顶的热惰性指标 D,检查其是否大于 ;计算屋顶的平均传热系数
表 1 部位 算 式 东表面积 = ㎡ 西表面积 = ㎡ 南表面积 = ㎡ 北表面积 = ㎡ 屋顶面积 += ㎡ 陕西省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 5 其它表面积 体积 ﹝ +++﹞ = 体 型 系 数 算 式 [﹝ +] X2+] /= 窗墙比计算 表 2 部 位 算 式 东窗(幕墙)面积 ++ += ㎡ 陕西省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 6 东表面积 = ㎡ 西窗(幕墙)面积 ++ += 西表面积 = ㎡
回风的焓值控 制方法。 冬季不应使用制冷机供应冷水。 当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负担多个使用空间时,系统的新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Y= X /( 1+ X Z) ( ) Y=Vot/ Vst ( ) X=Von/ Vst ( ) Z= Voc/ Vsc ( ) 式中 Y —— 修正后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Vo t—— 修正后的总新风量( m3/h)。 Vst—— 总送风量
合砂浆 20 合 计 270 - - - - - 热桥传热阻 ()/W R0 = Ri+∑ R+Re = 注: Ri 取 , Re 取 热桥传热系数 W/( ) K = 1/R0 = 3.最不利外墙热工计算: 构造类型 墙主体 柱 梁 门窗过梁 面积 (m2) - - - 百分比(%) - - - 传热系数 (W/( )) - - - 热惰性指标 - - - 最不利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W/(
1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 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墙体节能 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场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和粘结材料等,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 节能工程质量隐蔽验收记录 JN 统表 2 编号: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隐蔽工程项目 项目经理 专业工长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标准名称 及编号 施工图名称 及编号 隐蔽工程部位 质量要求 施工单位 自查记录 监理(建设) 单位验收记录 1 附图片资料 份 编号: 2 附图片资料 份 编号: 3 附图片资料 份 编号: 4
检查中应形成《监理工程师检查记录表》。 对建筑节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 求施工单位整改,并检查整改结果。 监理检测网 9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较大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监理工程师应采用照相、摄影等手段予以记录。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擅自变更设计行为和降低建筑节能材料、施工质量标准行为无法制止时,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仍无法制止时应报告政府监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