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几年,麦田间作油菜技术在平阴县大面积推广,且效益逐年提高。 一般小麦每 667 平方米(1 亩)单产 300350 千克,兼收油菜子 50 千克。 实践证明,该种模式基本不影响小麦产量,可增收 1 季油菜。 根据麦田间作油菜的生育特点和生产经验,在油菜栽培管理上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播种质量。 秋种前施足基肥,造好底墒,深耕细耙,然后整成180200 厘米宽的畦
1、稻是四川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 3300 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30,总产量 340 亿斤左右,占全年粮食总产 50。 糯稻是水稻生产重要组成部份,糯米是人民群众传统的副食品和食品加工和酿酒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人民生活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省八十年代末期,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籼稻产量大幅度提高,而糯稻生产却相对落后,一是品种老化,多为常规品种,虽然品质较优,但杆高,抗性较差
1、玉米间作夏萝卜(或夏白菜)的栽培模式,根据我校连续 2 年试种经验,只要选用品种适宜、种植模式搭配合理、管理措施运用得当,可以在玉米每 1/15公顷(1 亩)产量 400500 千克的基础上,增收一季夏萝卜(每 1/15 公顷产量 17002500 千克),每 1/15 公顷收入为纯种玉米的 3 倍以上。 适于中等地力以上肥水条件较好的壤土、沙壤土地块种植。 其技术要点如下:一、种植模式每
1、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乡在夏玉米行间间作平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 平菇从种到收仅 50 天左右,时间短,见效快。 玉米间作平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玉米地块。 要选择近水源,土地疏松,地力肥沃的。 品种。 要选择株型紧凑,适于密植遮荫的品种如掖单 2 号等。 种植规格。 为了使平菇出菇期间与夏玉米相适应,同时又能使秋季适时种麦,玉米应在 5 月下旬麦田套种
2、米于 5 月下旬栽种在小麦垄背上,行距 ,株距 10 厘米,每 1/15 公顷 3500 株左右。 小麦收获后灭茬整地,于 8 月上旬在玉米行内栽种3 行土豆,株距 25 厘米,每 1/15 公顷 4500 株左右。 土豆播种前先用赤霉素溶液浸种,催出大芽后播种。 三、夏玉米与秋芸豆玉米大小行种植,芸豆可以利用玉米秸作支架,既省工又经济,可使收入大幅度提高。 玉米于 5 月下旬套种,小行距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北省鹿泉市南甘子村种植地膜标记抗虫杂交棉 1 号间作油葵,油葵收获后播种娃娃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棉花 667 平方米产籽棉 200 千克,油葵667 平方米产 150 千克,娃娃菜 667 平方米产 2500 棵,3 项合计 667 平方米效益 2100 元。 比种植小麦、玉米 667 平方米多收入 1000 多元。 其主要技术如下。 1 带,1 行棉花,2 行油葵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二一式、三二式双膜覆盖模式为主。 二一式模式每 150一种植带,3 月下旬首先按宽 35 15好沟,按株距 60种西瓜,4月 20 日前后按小行距 50行距 100种两行棉花,6 月上旬前西瓜可上市。 三二式双膜覆盖每 300带,3 月上旬按小行距 60行距 240成宽 100瓜畦,上盖地膜,按株距 50种或栽种瓜苗,盖小拱棚。 4 月中旬,去掉拱棚后在西瓜大行内按
1、荪为名贵食用菌,素有“真菌皇后”之美称。 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 20 世纪70 年代,多产于竹源丰富的江南山区。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竹荪获得成功,使北方平原地区人工栽培竹荪成为可能。 自 2000 年以来,以农作物秸秆为栽培原料,探索出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 栽培模式竹荪、粮、菜栽培模式和预期收益,见下表 1。 表 1 竹荪、粮
2、3 摄氏度左右时浇足冻水。 5、春生一叶时浇好返青水,每亩施碳铵 1520 公斤,拔节期每亩施尿素2330 公斤,时间掌握在春五叶露尖。 5 月份注意防治蚜虫和白粉病。 6、浇好扬花灌浆水和麦黄水,6 月 20 日前后收获。 二、板栗苗栽培技术:1、备足种子,做好种子处理。 每亩准备 3540 公斤种子,种子不宜过小,要选择饱满的,每公斤在 200 个以内。 播前用 1的甲胺磷药液浸种 5
2、因此整地必须深耕细耙,不漏耕,不重耕。 重施基肥。 做到一季施肥两季受用。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腐熟农家肥 6 万 素 225300酸二铵 150225玉米播前结合耕地作底肥 1 次施入。 整地要求碎细、耙平、清理干净前作根叶、石块等,尽量保持地膜完好无损。 4适时播种为了免遭晚霜危害,玉米的播种期不宜过早,一般在 4 月中下旬采取宽窄行平作种植,播种量约 45kg行行距 80行 33行覆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