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
2、方式:解决玉米遮光问题,可采用二比二种植方式,即马铃薯和玉米各二行,行距均为三十厘米,每幅一百二十厘米宽,马铃薯株距二十厘米,马铃薯和玉米密度为每亩三千七百株。 对于高秆玉米可用三比二种植方式,即三行玉米二行马铃薯,玉米行距四十厘米、株距三十厘米,马铃薯行距六十厘米、株距二十厘米,马铃薯与玉米的行距三十厘米,每一幅宽二百厘米,马铃薯和玉米密度为每亩三千三百三十三株。
2、行距以 1520、2020、2025 厘米为宜。 因草莓秧苗茎短根浅,栽植时必须做到浅栽、土压实、不埋心。 栽后要立即浇一遍透水,以利成活。 四、抓好栽后管理草莓栽植后,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后期则应追施磷钾肥。 开花至浆果生长期,是草莓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此时应追施 1 至 2 次氮磷钾复合肥。 生长期还要经常浇水,并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 浆果采收后,大量的匍匐茎开始生长。
2、豆科作物根系生有根瘤,根瘤内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其所固定的氮素除自需外,尚能供果树根系吸收利用。 一般宜间作大豆、绿豆、赤豆等。 四、可以种植短期蔬菜。 在果园间作西瓜、辣椒、大蒜、萝卜等生长期较短,与果树争水肥矛盾不大,植株短小的瓜菜,收益好。 应注意施肥供肥,以促菜长。 五、不能间作高秆作物。 玉米、高梁、棉花、向日葵等属高秆作物。 由于这些作物植株高,根系大,需水肥多
2、应施足底肥,深翻细耕后做垄。 两畦垄中间留 30 厘米宽的走道,在畦垄上覆盖地膜,在畦面上按 40 厘米行距、30 厘米株距定植。 丝瓜种植密度要小很多,仅在每隔两个畦垄的中前部播种丝瓜。 田间主要管理措施:定植后,白天温度控制在 25氏度之间,夜间温度拉制在 15氏度之间。 施足基肥后,前期不用追肥,第一次追肥在辣椒采收后,随水每亩冲施尿素 10 公斤,灌水采用膜下暗灌的方式;第二次追肥
2、培方式:解决玉米遮光问题,可采用二比二种植方式,即马铃薯和玉米各二行,行距均为三十厘米,每幅一百二十厘米宽,马铃薯株距二十厘米,马铃薯和玉米密度为每亩三千七百株。 对于高秆玉米可用三比二种植方式,即三行玉米二行马铃薯,玉米行距四十厘米、株距三十厘米,马铃薯行距六十厘米、株距二十厘米,马铃薯与玉米的行距三十厘米,每一幅宽二百厘米,马铃薯和玉米密度为每亩三千三百三十三株。
2、直射光量多少有一定关系。 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树体高度应控制在 6 米以下,所以定干高度应在 1米15 米为宜。 4合理修剪,控制树形。 据考察,树冠形状对枣树和间作物的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树冠郁闭,枝条拥挤通风透光不良,结果部位外移,座果率下降,并且加重了对间作物的影响。 因此,树冠形状以疏散开心形为宜。 5间作物的选择配植。 选择适宜间作物进行合理的配植
2、分之二铺于床面,三分之一盖种。 浇足底水,水渗下后撒一层细土播种,每亩苗床用种量为 1300 克左右。 播后覆一薄层细土,轻压表土,以利于发芽和齐苗。 苗期管理齐苗后及时间苗,苗 34 叶期时再间苗 1 次,苗距保持在 67 厘米。 在阴天或下午 4 时后浇施稀薄人粪尿或撒施腐熟饼肥。 苗期根据土壤干旱情况浇水,及时拔除杂草。 移栽定植幼苗 68 叶期、苗龄 35 天时定植,每个桑树行间栽
2、用杏间作药材不但可以治理草荒,还可以达到杏药双收。 秆型的根茎类中药材,比如丹参、黄芪、板蓝根、玄参等大宗药材比较适合。 陵坡地浇水困难的自然特点,选择以育苗移栽为主、直播为辅的种植方式,这样既可以保证药材的成活率,又可以缩短药材的生长周期,让农民们尽早得到效益。 首先,在栽种药材之前,土壤的消毒很重要,否则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在整地之前,每亩施 1千克的呋喃丹,同时施土杂肥
点播玉米,播大豆等其它作物时,需换用内槽轮排种器,通用性差;但此排种器结构复杂,零件多,制造精密要求高 5。 气吸式排种器排种盘吸孔直径根据作物种子尺寸确定;可以单粒点播、穴播和条播;气室吸力可通过风机转速和进、出口风门大小来调节;通过调节排种盘转速或改变孔数来适应不同的株距的要求;该排种器的 优点是能适应不同作物种子,对种子尺寸要求不严,损伤率小,能适应较高速的播种作业,但需配置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