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生 1:我记住了“美”字,方法是加一加,上边一只秃尾巴羊,加下边一个大字。 生 2:我记住了“晶”,方法是猜字谜:三天。 生 3:我记住了“停”,方法是猜字谜:一人来到小亭边。 生 4:我记住了“膀”,方法是猜字谜:月亮在旁边。 „„ (老师要送给小朋友相应的 奖励。 ) 师:小朋友们记生字的方法真多,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你们已经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接下来考考大家,开火车认读生字
师:同学们能将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 15 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 4:这位妈妈买完 2 袋大米和 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 10元的鸡蛋。 够不够买一盒 20 元的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 1:我是用计算器算的。 买 2 袋大米和 0. 8kg 肉所花去的钱是+=(元), 10082.
生读韦德的愿望。 在这个愿望里,他想到的是 _____、是 _____,唯独没有 _____,现在你觉得这个愿望渺小吗。 的确,这是一个 _____的愿望。 :教师导语:当韦德稚嫩的童音在教室里回荡时,老师觉得一股热流涌遍全身,鼻子酸酸的,他想不到 (出示课件)学生读 12自然段,“老师的手很冰,有棉手套就暖和了,奶 奶的脚生冻疮,穿上棉鞋就会好了。 ”教师导语:韦德的真挚
在文章中的三个句子上:“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 “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 ”“ 风在狂吼 „„ 雷在轰响 „„” 小结 : 全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 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 板书 :将来
区别。 (溶解度曲线可以准确地表示出物质在某温度下溶解度的值;溶解度曲线也可以查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但数值不准确,溶解度曲线能够直观地表示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92和 93,分析,这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举例说明。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氯化铵;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请你们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试一试。 (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定几个人到黑板上板书 (预设以下几种书写方式) : 师:同学们自己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现在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你来说一说我的思路,我来说一说你的思路,猜一下,他们在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内 说一说。 生自由谈 : 生 1:先用个位上的 2 和 3 相乘得 6,把 6 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 1 和 3 相乘得 3,表示
四段先写老王的职业生活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 下面三段则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险。 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4.合作研讨。 ( 1)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对揭示文章意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 2)你怎样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
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 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 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大意正确即可) 主人公:老头子。 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举例见课文。 ( 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句式说。 学生自读第 2 段,说说段意。 讨论。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 4( 1) 板书: 荷花 有的 …… 冒 有的 …… 千姿百态 (多、美) 有的 …… 第二课 时 教学目标: ; 5 自然段; “有的 ……有的 ……有的 ……”写话; ; ,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 体会 “我
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 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 1)自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