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计算 十堰大学附小 罗 平 29 水的三态变化 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小学 张兴旺 30 条形统计图 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小学 陈艳霞 三等奖名单 序号 教 案 名 称 制 作 单 位 作 者 1 门槛 咸宁市青龙高中 刘 洁 2 光合作用 咸宁市高中 黄羽中 3 两步计算应用题 咸宁市西门小学 潘利荣 4 寻春赞春 咸宁市西门小学 梅冬丽 5 荷花 恩施市第一实验小学 吴绍兰 6 乘法分配律
) A.牛弘的故事可以说是“大智若愚”的最形象的注释。 3 B.牛弘在朝堂宣敕一事中,故意说自己忘了 ,这种官场做作的目的在于取得皇帝的信任。 C.牛弘待人宽和,其弟酗酒杀了他的牛,尽管妻子再三诉说,但他不变脸色,照常读书。 D.在性格方面,牛弘还非常俭朴,宽仁。 第Ⅱ卷(共 73 分) 三、读唐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回答 10— 11 题。 ( 8 分)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 “金字塔形 ”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 “平等的 ”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 “筛选制度 ”,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兴趣选择 ”;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 “年龄段教育 ”,而网络教育是 “跨年龄段教育 ”,或者是 “无年龄段教育 ”;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
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为上课作好准备: (1)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学习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 (2)了解学生。 学生既是 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能是建立在对于学生充分而正确了解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教学过程。
13.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 )。 B.上课 c.批改作业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4.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 A.复习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教材进行巩固和加深 B.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C.使学生对所学教材 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 D.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15.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属于( )。
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克拉夫基和 ( )。 A.洛扎诺夫 B.瓦根舍因 C.施腾策尔 D.博莱 15.“指向每 —— 个学生的情境体在具体教育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目标称为 ( )。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 20世纪 — 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 )。
注重发展个性的呼声日高,班级上课制的局限性更加引人注目。 于是在教育史上揭开了班级上课制改革的序幕。 ① 分组教学。 有两种形式: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由于这类试验在儿童中容易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在 20 世纪 40 年代受到批评,这类改革的势头减退。 ② 灵活制度的个别教学。 如道尔顿制、温内特卡制等等。 这些试验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增进了改革班级上课制的选择,然而改革好景不长, 20 世纪
,使身心 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未来”成为 ( )最重要的概念。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 期 D.幼儿期 15.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就是 ( )。 A.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理念 16.美国和前苏联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表述,说明了 ( )。
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 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
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 (1)确定集体一致认同的奋斗目标。 (2)建立一个有威信的班集体领导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 (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