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 Mpmax = ; 最大弯矩 M= Mqmax + Mpmax = ; σ = M / W = 106/= N/mm2 ; 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 N/mm2,满足要求。 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 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 Vqmax=5 (384 105 ) = mm ; P2 = p1 + p2
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严禁在架上嬉戏打闹和坐在横杆上休息。 7 .4 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 、气焊作业。 在每步架作业完毕后,必须将架上剩余材料物品清理干净。 每日收工前应清理架面上的垃圾,在作业期间,应及时清理落入安全网内的材料、物品、垃圾。 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和倾倒垃圾。 ,如有污染、破损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8.
倍的纵距,且每根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应小于 40m2,连墙件的布置宜靠近主节点位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且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脚手架处于顶层连墙件之上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 6m。 ( 6)脚手架竹笆片在操作层上应满铺、铺稳,两边用 12 号铅丝绑扎在大横杆上,防止滑动,严禁在护身杆外侧铺设站人钢笆片。 ( 7)操作层脚手架设置栏杆与挡 脚板,栏杆高度不低于
可采用搭接,但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各接头心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③ 、 纵向水平杆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应等间距设置 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④ 、
据实际调整 ), 操作层的搁栅间距不大于 ,满铺脚手板,用双股18铁丝四点扎牢,在纵横方向每隔两排立杆设斜撑(方向交替设置) , 与地面夹角为 45~ 60176。 角。 砖砌架采用将钢管放在钢筋凳上的搭设方法,钢管与钢筋凳用铅丝扎牢,钢筋凳间距不得大于 40cm,上满铺脚手板 ,用铁丝四点扎牢。 第五节 脚手架拆除 ( 1) 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脚手架, 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
结构进度层层支设,并保证作业层以下连续三层范围内的支护不得拆除。 逐级向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使用前应对所用材料及成品进行安全合格性的全 面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严格按照外架构造要求及平面布置图所示尺寸进行单体组装。 组装完毕的单体需在塔吊配合下按外架平面布置图整体吊装到位。 (2)穿墙挂钩于墙外穿入,待挂架校正后在墙内紧固,双螺母拧紧,阳台处则需在网片校正后
手架外表面满挂安全网,不应使用竹笆 栏板。 并在作业层脚手板下平挂安全网,第一步架应满铺脚手板; ,且照明度适中,不得有阴暗死角,以防操作人员与脚手架的某些杆件碰撞受伤,无灯楼层的步架禁止上人; ,确保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脚手架操作层施工荷载不得超过 270Kg/m2,施工荷载均匀分布,不允许将材料集中堆放在脚手架上,如模板、钢筋等; 、接头松动、架子歪斜变形、空头板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连墙件二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上一层连墙件搭设完后,方可 拆除。 7) 顶层立杆搭设长度不应小于 1m,应采用不小于 2 个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 100mm,立杆顶端高出如墙上皮 1m,高出檐口上皮。 8) 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在 57 根之间,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 4 跨,且不应小于 6m
焊∑ P焊 +K 照∑ P照〕 式中: P总 —— 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 KVA) P机 —— 电动机额定功率( KW) P焊 —— 电焊机额定功率( KVA) P照 —— 施工照明用电总功率( KW) COSΦ —— 功率因数 K—— 需要系数 其中: P机、 P 焊、 P照详见施工现场主要机械设备表 查表: K机 = K焊 = K照 = COSΦ = ∑ P 机= ∑ P 焊= 426 ∑
门设计计算。 2 架子转角处立杆间距应符合搭设要求。 3 脚手架外侧设置剪刀撑,由脚手架端头开始按水平距离不超过 9M 设置 一排剪刀撑,剪刀撑杆件与地面成 45~ 60176。 角,自下而上、左右连续设置。 设置时与其他杆件的交叉点应互相连接(绑扎),并应延伸到顶部大横杆以上。 竹脚手架剪刀撑底部斜杆应深埋超过 30CM。 4 严禁搭设单排脚手架。 4. 2. 2. 5 脚手架与防护栏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