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3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课堂教学。 3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 战国后期,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教育文献是(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在教育史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美国 2适当过渡学习能 促进知识保持,研究表明,最佳效果的过渡学习是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 ) A. 130% % % % 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练习 (
19.“矮子里找高个”、“水 涨船高”是一种 ( A )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C )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 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 (ABCDE ) 、工作的态度 (ACD) ( ACDE ) ,有如下功能 ( BCDE) ?措施有 ( ABC)
( ) ( ) ,有如下功能 ( ) ?措施有 ( )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获得体验 ,进行针对性教育 ( ) ( ) ( ) ( ) ( ) 、追踪效果 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4分,共 20分 ) 四、简答题 (每小题 6分,共 30分 ) ?。 五、论述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 (基本关系 )。 教育学试题参 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合 ” ,发挥教育合力,这 “ 三结合 ” 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 ( )。 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 则 ,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 、综合化 ( )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4 分,共 20分 ) 四、简答题 (每小题 6 分,共 24分 )。 五、论述题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 A] 28.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29.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 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 ?冯特 [ B] 30.
________。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即是学生既是 ________,又是 ________。 3.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________。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 ________、 ________。 5. 生物因素既包括 ________,也包括 ________。 6. 社会因素包括 ________、 ________,还有作为人发展的独立因素
利用的时期。 这一时期统治残酷、等级森严、思想专制,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宗教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否定。 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但当,学习的内容主 要是神学和七艺,强调盲目服从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 为了更好地布道,这一时期还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教区学校,主要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的宗教教育,同时也适当讲授一些读写知识。
此,人的思想素质越高,其劳动技能就会增强。 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远大理想,他就不可能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去刻苦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即使一些人在不良动机的支配下掌握了劳动技能,也不可能用学到的本领来全心全意地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服务。 现实社会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本领越大,思想素质越糟的人,对社会的破坏性就越大。 当今社会出现的高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