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 16个礼盒。 包装 17个礼盒,丝带够吗。 17 = ( m) ,丝带不够。 礼盒数能够用小数来表示吗。 小练笔: 选一选: 做一套衣服要用布 ,现有 ,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247。 =≈12( 套 ) 247。 =≈13( 套 ) 6厘米裁成一段做圆环,这个纸条最多能做成几个圆环。 247。 6=≈13( 个 ) 247。 6=≈12( 个 ) ∨ ∨ 三
均分成 3份。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把 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 把它平均分成 3份。 1份苹果是总数的 1 3 2份苹果是总数的 2 3 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或者 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 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 数学 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将例 11分解 ,降低难度。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 三、巩固新知 . 四、课堂小结 b. 1头奶牛 7天产奶 千克。 ②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 2) .教学例 11 ① 课件 出示例
肉的总价: 2+ = + = (元) 二、解决问题,形成经验 单价 数量 总价 大米 肉 鸡蛋 2 10 1 答: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 10元的鸡蛋。 大米:< 31元 大米:< 31元 肉:< 27元 鸡蛋: 10元 总价不超过: 31+ 31+ 27+ 10= 99( 元) 二、解决问题,形成经验 单价 数量 总价 大米 肉 鸡蛋 2 20 1 答: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 20元的鸡蛋。 大米:>
方法一:分段计算 方法二:先假设再调整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反思: 用“ 分段计算 ”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行驶 km: 7+ 4= 13(元) 行驶 km: 7+ 6= 16(元) 行驶 km: 7+ 7= (元) ( 1)观察上面的解答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车费= 7+ (总里程- 3) ( 2)为什么总是用 7元去加后段里程的车费。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反思: 用“
5- =(千米 /时 ) 336247。 ≈(千米 /时) 336247。 =105(千米 /时) 336247。 ≈(千米 /时) 105- =(千米 /时 ) 答 :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度快 /时。 客车的速度 货车的速度 客车的速度比货车快多少 336247。 =105(千米 /时) 3362
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 需求求近似值。 ① :张老师带 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 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 18元,他 可以买几本词典。 100247。 18=(本 ) ② :水果店要将 130千克的苹果装 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 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 130247。 15=(个 ) 【 100247。 18≈5(本 )去尾法 】 【 130247。 15≈9(个 )进一法 】 ③
) 问题: 1. 信息相同,问题相同,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算法。 (观察的角度不同) 2. 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要找 好 1 份数和几份数)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 幼儿园 35 个小朋友每人吃 1 个鸡蛋,这些鸡蛋够吗。 预设 1:横着看 52 = 10(个) 64 = 24(个) 24+ 10= 34(个)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解决 “ 这些 鸡蛋
先来思考(课件出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 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 )和( )的( )相等。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 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
)和( ),求出( )。 一个乒乓球从 16 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