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
2、磷酸二铵 50 公斤,下茬夏玉米可不再施磷肥,一肥两用。 氮磷配比达到 1:1。 4、适当晚播。 早播麦冬前生长时间长,耗水量大,春季时需早补水,在同等用水条件下,限制了土壤水的利用。 晚播麦以不晚抽穗为原则,越冬苗龄 3 叶是个界限,生产上以苗龄 为晚播的最适时期。 5、增加基本苗,严把质量关。 本模式主要靠主茎成穗,晚播适期起,亩基本苗35 万,此后每推迟一天,基本苗增加 ,最后达到
1、 选择适宜的品种要选早熟、中熟、根系发达前期生长快、较抗旱也抗盐碱的品种。 比如辽粳五、秋光、辽 294 等,最好选择高抗旱能力的旱稻品种种植。 2 到选好种,精量、适时、稀播,达到苗齐,苗壮。 好种子及床土消毒,防止种传病害和青黄立枯病。 用优质的抗旱剂?旱地龙拌种或浇床,增强苗床的抗旱能力。 用双幅开闭式覆盖或无纺布育苗,便于通风炼苗、炼小苗;地膜覆盖床面增强保温、保湿,有利于培育壮苗。
1、、粒结构好、保水、保肥、有机质含量高、含盐碱少、无杂草种子的床土、菜园土或多年熟化旱地土为宜。 通过采土、碎土、过筛等程序,应在秋天或早春运至育秧地点备用。 经粉碎、过筛处理的床土 100 千克,与床土调节剂 4 千克充分拌匀混合。 覆土不需拌床土调节剂。 8 天,苗高 15 厘米,叶龄 3 叶 1 心;白根 1214 条;秆扁粗,密度2;叶片短、宽、上挺,有弹性;苗高、叶龄整齐一致;无病虫
1、浅、湿、干间歇灌溉 水稻浅、湿灌溉,是间断灌水的灌溉技术,构成不和湿润反复交替,浅、湿、干灵活调查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 即插秧、返青阶段,保持周浅水发蘖前期浅湿灌,发档期至拨节期适当晒田,孕穗至开花浅水,灌将成熟期则干干湿湿,适当晚断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是一种促控结合,适时供水调氮的灌技术,稻和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推广浅、湿灌溉技术能增产的机理:除生产障碍。 迹了传统的淹水灌溉习惯。
1、稻耗水厉害,如今也能节水。 科技人员创新的“水稻节水增效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在全国 19 个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后收效巨大。 8 月中旬,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第 3 次全国水稻节水增效技术开发应用协作会上有数据显示,运用这一技术平均亩产水稻 500 公斤,每亩比常规淹水栽培增40 公斤,节水 100 立方米以上,增收节支 40 元。 19 个省、市、区科技厅、农业厅和有关高校的领导
1、国水稻生产中的水田耕整地方式一直采用传统的犁耕或旋耕机进行水田耕翻,而后灌水泡田、水耙田、耢平、沉淀等田间耕作制度,存在着费用高、耗水多且浪费严重,耕整地周期长、秸秆还田量少、耕层结构紊乱等问题。 同时土壤易沉实板结,耕层水分饱和,空气被排除,呈还原状态,当秋季排水落干后充满空气时,又呈氧化状态。 这样反复循环形成一种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使稻田在物质的转化与移动
湖南省土壤月巴料研究所余崇祥研究员研究的晚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最近获得成功。 该项技术采用稻草覆盖免耕与浅湿栽培相结合,比常规栽培技术每667 平方米(1 亩)可增加有效穗 23 万,每穗有效粒数可增加 183 粒,在晚稻插后 20 天内的高温少雨时段,可减少灌水次数 50,每 667 平方米可减少灌水量 30 立方米。 该技术还有如下优势:一是稻草覆盖可随收随插,抢住季节,并节省犁耙、挑水等用工
1、麦是晋中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水地小麦占据了主导地位,水地麦播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 70左右,而产量占到小麦总产量的 95。 水地小麦的好坏决定着晋中小麦的命运,而麦田用水是小麦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晋中传统的麦田浇水习惯是每年浇 5水,年用水量每亩达 300 多立方米,每亩水费高达 150 多元,既耗费较高的费用,又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直接影响了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 一
1、前地上渠道灌溉面积大,且土壤又较多,渗漏水严重,这是玉米灌溉造成浪费水的主要原因。 首先要修建渠道,然后铺一层塑料布,减少渗漏,确保畅通,一般可节约用水 23%30%。 其方法,先加厚夯实渠埂,然后在渠沟里铺一层塑料布,这是防水渗漏最佳措施。 因地制宜,改进灌溉方法一是对水源比较丰富、宽垄窄畦、地面平整地块,可采取两水夹浇的方法;二是对地势一头高一头低的地块,可采取修筑高水渠的方法
2、节水高产栽培适宜的土壤为砂土壤、轻土壤和中土壤,地力中等或中等以上。 砂土地土壤贮水量少,不适宜;粘土地贮水量虽多,但有效供水量少,加之蒸发耗水多,实效耗水少,因此,实践中要求增加一次灌水。 (二)底墒水调节土壤贮水,足墒播种“墒”通过播前灌足底墒水,使 2米土体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90%以上。 在正常降水年份每 667平方米(1 亩)需灌水 50立方米,9 月份降雨多于常年时应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