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
)常温保鲜采收后的新鲜金针菇经整理后,立即放入筐、篮中。 其上覆盖多层湿纱布或塑料薄膜,置于冷凉处(自然气温 20以下),一般可保鲜 12)简易包装后低温保藏新采收的金针菇经整理后,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袋(膜厚 20毫米,分装,抽真空封口,将包装袋竖立放入专用筐或纸箱内,1温冷藏。 可保鲜13天左右。 毒的化学物质用于浸泡或喷洒在金针菇表面,以达到延长金针菇新鲜的目的。
2、,创造一个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微环境。 但高湿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 5、给予微弱的散射光:在微弱射光环境条件下易形成较多菇原基,管理上采取“三分阳,七分阴”,加快菇原基的分化,形成菇蕾。 6、谨防四周出菇:四周出菇会影响转潮,可在培养科中加入 20%的杂木屑。 可防止四周出菇,还能促进菇原基的形成。 7、翻转掉头出菇:第二潮菇采摘后,掉头在另一端出菇
2、通风 10 分钟,促使菌床由灰白色转为雪白色。 当菌床呈雪白色并有大量琥珀色液滴时,要立即进行催蕾,方法是将培养料上的地膜支高 1020 厘米,使空气湿度达到 80%以上,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20 分钟,这样连续进行一个星期,即产生大量菇蕾。 出菇前要保持菌床湿润,但不能有积水,以免积水烂菇,温度控制在1012,并遮阴避直射光。 出菇后管理。 当金针菇长到 12 厘米时
1、艺流程裁袋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催蕾出菇二、生产技术1裁袋将用于栽培菇类的塑料筒袋裁成 3035 厘米长的小段,一端用绳子绑好,使之成袋。 每吨料需袋 1213 公斤。 2拌料原料配方:棉籽壳 40皮 0 公斤、石膏 斤、石灰 斤、水 65斤。 将原料拌匀后堆成 7075 厘米高的料堆,堆闷 24 小时后装袋。 3装袋装料要边装边用手沿袋四周将料压实。 待料装至 1718 厘米高时
1、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比较,一般生长势较弱,生理成熟较晚;耐二氧化碳及耐湿性差,抗病力弱,容易受高温的危害。 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 盖肥大,菌柄粗短。 原因:菌种块上出菇;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 防止办法: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蕾;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时,将其压死
1、丝生长适温 18菇菌形成适温 6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 10 月份至翌年 3 月上句栽培出菇。 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 使用前,最好要经过 1 年以上的堆积处理。 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 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 2米的占 20%,1米的占 40%。 1 毫米以下的占 40%,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
1、丝生长适温 18菇菌形成适温 6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 10月份至翌年 3月上句栽培出菇。 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 使用前,最好要经过 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 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 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 20%,1米的占 40%。 1 毫米以下的占 40%,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
2、%,三元复合肥 1%。 0%,麸皮 21%,玉米粉 5%,糖 1%,石膏 2%,三元复合肥 1%。 以上配方含水量调节至 65%68%。 拌料:严格按配方要求拌料,含水量调至 65%68%,手握紧料,指缝间有水滴,以不滴下为宜。 装袋以选用173丙烯折角塑料袋或高压聚乙烯折角塑料袋,每袋装干料 260300g,装料高 12料后在中央打孔至料底 1,袋口用塑料套环无棉盖体,也可简化用塑料绳扎口
2、或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 然后煮制 10钟。 再用 12 波美度的食盐水腌 3。 倒缸后用 25 波美度食盐水腌 2即可。 此法可基本保持金针菇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2)糖渍金针菇将金针菇清洗、去根除杂后,用 化钙和 亚硫酸钠浸泡 20钟。 接着在 40%糖液中煮 10钟,并冷浸 6时。 再在 65%糖液中煮10钟井冷却 24 小时。 干燥后粘上糖粉,用食品塑料袋密封包装
2、主料中,第二天再将辅料加入一起拌匀。 金针菇适合偏酸性培养基,一般不需要加石灰或石灰水。 常用的金针菇栽培菌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淡黄至金黄色的金针菇,如杂交 19 等;一类是白色金针菇,如白金 5 号、6 号等。 黄色金针菇适宜温度范围广、适应性强、出菇快、产量高。 白色金针菇出菇速度慢、抗病性也不如黄色金针菇,且不适宜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和季节栽培。 另外,还要做好菇房、灭菌锅以及栽培袋和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