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
2、袋)中,填料时一定要做到松紧适度才能有效避免后期瓶(袋)周身出菇的现象。 装填好后,将瓶(袋)口封紧,放入常温锅中消毒,在 100的高温下蒸煮 810 小时。 适温栽培:待彻底冷却后,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的酒精灯火焰下,用接种铲把菌种块从菌种瓶中挖出移入栽培瓶(袋)内,然后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培养室温度必须控制在 2226,严禁低温下拉长培养期,以避免菌丝没发满就出菇,影响产量和质量。
1、、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菌盖直径 215 厘米,半球形,盖缘内卷,后逐渐展开呈扁平状。 菌柄梗直,长 213 厘米,直径 28 厘米,上下近等粗,菌柄初期实心,后期中空。 品种有 2 种类型,白色和黄色,白色适于加工成瓶装罐头,黄色适于鲜食和加工成干品。 二、628,最适温度为 23左右,4以下与 34以上停止生长,超过 37菌丝死亡。 子实体形成温度为 424,生长适宜温度 516,最适温度
2、 65%左右。 塑料袋的装料量,压紧后占袋高的 1/2 左右,最后折好袋口。 2灭菌、接种、培养装袋后,用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冷却后按常规方式接种。 每瓶菌种,可接栽培袋 2030 袋。 接种后放在培养室内培养发菌,在 20 度左右的温度下约经3040 天,菌丝就能长满袋。 3催蕾:当菌丝在袋内长满后,移入 1217 度,空气相对湿度为 85%的栽培室内催蕾,一般 10 天左右
2、可增加现蕾密度。 (3)把好出菇管理关:为了便于菇农掌握金针菇管理技术,特总结出一套“看天、看室、看菇”的三看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看天”是根据秋、冬、春季的气温变化规律来进行催蕾长菇管理。 在秋末春初,可利用寒流快结束时催蕾;在回暖的温度阶段现蕾,出菇整齐,菇体健壮。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晴燥天,出菇期应加大菇房空气相对湿度,白天不通风,晚间通风
1、针菇具有很强的再生枝特性,当小菇受干枯萎时,在其菌柄上会形成许多新生的子实体原基,对这些原基适当管理,都可以发育成优质菇体,这种方法具有出菇密而齐、柄细、不易开伞、外观好、菇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较理想的栽培管理方法。 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如下:一、入室催菇。 菌筒长满袋后移入栽培室,保持 12至 15进行催菇。 当料面的子实体长高 23 厘米(呈须根状,只长柄,未长盖)时
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 缩短转潮时间,可提高金针菇的总产量,具体方法如下:清理料面:子实体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上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上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好原有菇原基。 控制光照:金针菇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形成菇原基,但形成的数量远不及在微弱散射光环境下形成的多,因而在转潮时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可加快菇原基分化
害金针菇的病害主要症状是在菇盖上生成一些斑点,这是啥病害呢,该怎样防。 黑斑病。 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 24 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 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 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 90%,要看天气变化洒水
1、盖就过早展开,此种现象叫早开伞。 早开伞的菌盖很易脱落,形成光杆菇,影响质量。 早开伞的主要原因有:(1)供养失调:在菇体发育过程中,若培养基的水分、营养不能正常输送,则会因菇体饥渴而早开伞。 供养失调的原因一是菌丝尚未长满袋即出菇,使菇体所需养分不能正常供应;二是培养料含水量不足,或水分下降后未及时补充,使营养输送困难;三是基质本身营养消耗过大(多发生在第二茬菇后)
1、、发苗后期南丝生长缓使,迟迟不满袋1、原因(1)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 (2)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 2、对策(1)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 1:(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 菌丝长入料面 3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 (2)保持适温培养,培养室内温度一般不应低于 18,以 22宜。 二
1、针菇(植物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 金针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极为丰富。 1、生长发育条件(1)营养: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其菌丝体能分解木材等有机物,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但分解木材的能力不如香菇、平菇等食用菌。 (2)温度:金针菇属于低温恒温结实性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