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
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托拽导管 若导管与输液器脱离,立即把导管外露部分反折用手捏紧,并迅速告诉医护人员 昏迷和燥动的病人给予适当的约束。 准备 操作者 : 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环境:符合无菌操作 要求 物品: 8*12cm3L 半 /全 透明 敷贴 或无菌纱块 , %碘伏 、无菌手套 、 换药包 、无菌治疗巾 严格执行三查七
择穿刺部位: 铺治疗巾,将小垫枕垫于患者右手穿刺部位下,在穿刺点上方 6cm~ 10cm处扎止血带。 2)、消毒皮肤: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液棉签环行消毒皮肤,范围 5cm 5cm,待干。 备输液贴于治疗巾上,再次消毒。 3)、 再次排气:取出头皮针,输液器包装放于弯盘内,打开调速夹,排尽头皮针内空气,液体排在弯盘内(头皮针在弯盘上方 10cm),检查无气泡后,关闭调速夹。 4)、 查对:
下事项: 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 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d)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 e)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 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 ≥5cm,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 ≥8cm
穿刺点上方 10cm处,并握拳 ( 4)再次消毒皮肤 ( 5)除去针套,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芯 ( 6)再次核对,排气 ( 7)进针:与皮肤约成 20176。 进针,见回血,压低角度再进约 ( 8)右手退出针芯 ~1cm,左手送外套管入静脉 ( 9)松带、松拳,找开调节
贴条码 , 备齐用物放治疗车上 (检查用物) 5 4 3 2 携用 物至病房,核对患者床号 、姓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戴手套 8 6 5 4 系止血带,选择血管,松开止血带 垫治疗巾,皮肤消毒,系止血带 12 10 8 6 第二次消毒皮肤 6 5 4 3 连接双向针和持针器,嘱患者握拳 核对 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一手固定针头,一手将真空采血试管标签向下置入持针器 12 10 8 6 松止血带
体放置在治疗盘内。 5 3 2 1 4. 推治疗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举手示意操作开始。 5 4 3 2 5. 把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 排尽输液管内空气,待液体流至穿刺针栓时关闭水止,将针柄挂在滴壶上。 5 3 2 1 6. 协助患 者取舒适卧位,选择好穿刺部位,铺治疗巾, 放好止血带,用快速手消 进行手消毒。 5 4 3 2 7.以进针点为中心,用安尔碘消毒皮肤,待干,备输液贴
时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是对老年、小儿、心脏疾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输液速度调至最慢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隔 5- 10 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可以有效减少回心血量 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做好交接班 处 理 预 防 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低速。 5 空气栓塞 临床表现: 病 人突发性 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
上腔静脉内仍为自发快速节律 2020/11/23 9 讨论 目前认为上腔静脉是房颤除肺静脉外第二起源点 发生率: %~ %(国内报道) 6%( Tsai et al) . 2020/11/23 10 讨论 机制: 上腔静脉近心房端由延续的心房肌缠绕,存在异常自律性的心肌组织。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心肌连接较局限,可能仅位于:前间隔侧、后壁、游离壁 前间隔侧连接 注
结论:静脉异常的病变分型可能与多发硬化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分型有关 Zamboni等发现 术后 18个月内颈内静脉以及奇静脉通畅的 RR型患者均没有 MS复发 治疗 1年后所有病变的 MRI显示强化程度降低 初次进行血管成形术后 18个月进行超声和血管造影评价血管的通畅性,奇静脉达 96%,颈内静脉达 53%(这些病人有很多进行了再次的血管成形术,目前结果还未发表) 结论,
,再向外倾斜 10176。 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一般选用中路穿刺。 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 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操作方法 图 6:右颈内静脉穿刺中路途径 后路 体位: 同前路,穿刺时头部尽量转向对侧。 穿刺点与进针: 在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 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