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
著书之难 ”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书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三)第三则“文人之多”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 ”并体会其情感。 明确:作者要说假“文人”多,正是要揭示真“文人”少。 :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
什么。 多 不识经术 不通古今 韩愈 刘挚 扬雄 黄鲁直 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 文人不足贵 浙东学术 章学诚 文化背景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 乾嘉学派 ”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
动力,而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 熊彼特将创新概括为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新的组织形式五种情况。 他还提出了“供给推动说”,特别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原动力,而且在他的研究中排除了需求因素的影响。 [1]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罗默(
愈乱,难收实效。 19 世纪初期出现的危机尚不止于此,还有更严重的人口问题。 根据较新的中国人口研究,康、雍之世,人口不过一点五亿,及至嘉、道已逾四亿, 150 年间,生齿剧增近 3 倍。 这种情况所衍生的社会经济问题十分复杂,绝不是当时清廷的知识所能了解的。 三 、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 一 “经世致用”的含义 “经世致用”是古人治经学、史学的原则和宗旨,意在强调从事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