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
2、关系密切,菌丝生长适温为 1521,温度是诱发灰霉病的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 85%以上发病重,低于 60%则发病轻或不发病,另外夜间韭菜受冻,白天高温,同时湿度大,发病也重。 三、洁棚室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蔓延。 通风降湿适时通风降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中午前后将棚膜拉开一条缝隙进行通风降湿,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降到
2、湿籽播种两种方法。 两种方法均应使用新籽,发芽率应不低于 70。 干籽播种按 1020 厘米的行距开沟, 厘米,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 播后,平沟覆土,轻踩一遍后浇水润土。 幼苗出土前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地表板结。 湿籽播种要用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播种。 首先在畦内浇足底水,水量要保证幼苗长到 67 厘米高时无需浇水。 浇完底水后,还要在畦面撒布 米厚的表土,并将畦面补平,采用撒播。 播后覆土
2、关,防治时要注意排水降湿和轮作,在发病初期可用 25瑞毒霉 600 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 500 倍液或 40乙磷铝 200300 倍液每亩用药液 4050 千克,710 天一次。 灰霉病引起的枯叶发病时先由叶片尖端向下发展,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和背面产生白色或淡褐色花斑。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大成梭形或椭圆形,最后病斑边片,病叶干枯。 潮湿时病叶上产生灰至灰绿色而又密集的霉层。
2、年 2 月可以利用塑料小拱棚进行保温栽培。 其优点:一是可以提早上市增加产量和效益,如露地栽培整个冬季只能收 23 次,小拱棚则可以收 45 次。 二是冬春季干旱、露地栽培耗水量大,小拱棚栽培保温保湿节约用水和用工。 三是小拱棚投资少,撤迁方便。 大棚虽然也可以栽培,但投资大,夏季温度又偏高,不利韭菜生长。 主要栽培技术一、适宜的地区及季节凡冬季月均气温低于
2、100 克,苗前喷雾处理。 33除草通是新型韭田除草剂,它的使用方法:每亩 125 克对水 50 千克地面喷施。 以上药剂使用后有效期均可达 1 个月。 (2)苗后处理土壤苗前喷药 20 天后药效逐渐消失,杂草又要大量滋生,需进行第 2 次除草。 苗后土壤处理可每亩施用 100150 克 48氟乐灵乳油或 50除草剂 1 号 150 克加水 30克,均匀喷洒地面。 注意氟乐灵怕光
2、官。 花茎为顶芽发育而成,需要每年通过低温和长日照才能发生,而后抽薹、开花和结籽。 韭菜的叶扁平,呈带状,由叶鞘(假茎)即韭菜杆子和叶身两部分组成,簇生在根状茎顶端,每株有 59 片叶。 叶鞘所形成的假茎,经软化后,其品质比叶身鲜嫩。 韭菜之所以收割后又可生长,是由于叶鞘的基部有分生组织,不断生长。 但必须注意,收割时不能太低,否则会损伤或完全破坏分生组织。 韭菜可以不为分蘖,在生长过程中
2、和亚前缘脉比较粗。 足细长,基节长不到腿节的 1/2,被有微毛,胫节末端内侧有刺 2根。 雄虫腹部较细长,腹部末端具有一对抱握器,向内弯曲呈夹状。 雌虫腹末粗大,有一对呈分支的尾状物。 2卵椭圆形,长 024 毫米,宽 017 毫米,乳白色。 3幼虫体细长,69 毫米,头部黑色具有光泽,体白色,胸腹部各节表面光滑,无足。 4蛹是裸蛹,长 78 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黄褐色,3 对足与翅芽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