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精
才方式,任命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为各部门的负责人、技术骨干。 拥有各类技术人员 9 人,其中工程师职称 4 人。 持证焊工 6 人。 企业设施齐全,有与生产相适应的一整套工装设备和成形设备,拥有下料、焊接、试压等生产、检测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企业自 成立 以来,在各级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行政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依据国家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 各级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行政部门 监检单位 —— 省级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行政部门授权进行压力容器监督检验的单位 检验员 —— 质量检验员(质量员) 内审 —— 内部质量审核 WPS—— 焊接工艺指导书,亦称焊接工艺规程或焊接工艺卡 PQR—— 焊接工艺评定 顾客 —— 用户、客户 质控点代号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 版 本 Ⅰ 第 章 主要术语和缩写 修改号 0 标 题 共 2 页
设备必须完好,并设置设备标识。 设备标识方式见《 钢印标识编号规定 》,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固定资产编号、设备专管人和完好状态等。 并分别以“绿”、“黄”、“红”等颜色标签表示“完好”、“在修或待修”、“报废”等设备状态。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 版 本 Ⅰ 第 11 章 计量与设备控制 修改号 0 标 题 共 2 页 第 2页 设备的使用部门必须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后生效执行。 “手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随时进行修改: ( 1) 适用的国家法规、标准更改时; ( 2) 体系改进时; ( 3) 在外部审核后发现有不适合时。 各部门、系统责任工程师认为某系统某些环节、控制内容或控制点需要修改时,应填写《文件修改审核表》,报质保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 质量手册经过多次修订后应改版,“手册” 一般 4 年再版一次,有关责任程序同 条。 手册的发放
操作人员根据排版图进行划线后,应立即做好标记移植,经检验员确认后下料。 ( 2)操作人员对坡口表面质量、直线度、坡口间隙、组装几 何尺寸、错边量、棱角、椭圆度,相关焊缝距离等进行自检并作好记录,检验员检查签字确认后交至下道工序。 ( 3)产品开孔应严格检查,操作人员划线定位后除自检外,还应由检验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开孔。 ( 4)制造过程中使用工夹具的焊接,必须与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的工艺条件相符。
品的搬运应注意表面质量,保证接管、法兰密封面、紧固件及油漆不受损伤。 搬运不锈钢产品时,禁止直接使用钢丝绳。 贮存和防护 生产科成品库保管员按有关规定做好入库产品的验收,清点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应予拒收。 成品交库后,应使用适当的贮存方法,提供适宜的贮存环境,并采用适当的防护和隔离措施,确保产品在使用前或交付前不受损坏。 包装
安全监察和监督检查信息,应及时召开在内部质量会议,作出处理意见,报质保工程师审核。 用户服务 用户服务的 内容 ( 1)在制造过程中应接受用户(或监检单位或第三方检验单位)进行检查的要求,用户检查由供销科负责安排和组织,并为用户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及资料。 ( 2)在产品出厂时,向用户提供“顾客质量信息反馈单”,征求用户对产品的意见。 ( 3)向用户提供压力容器出厂文件及有关技术文件。
产品。 ,检验员或检查人员发现不合格品,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并将记录上报检验责任人(材料不合格品报告材料责任人)。 (或材料) 责任人在收到不合格品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价; C类不合格品和 B类不合格品由检验(材料)责任人审批, A类不合格品由质保工程师审批。 ,检验员应用红色油漆或记号笔在不合格品显著位置标上作“ X”符号,并存放在材料不合格区内。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 版
负责规范压力试验场地、工装、设备、仪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6) 审核压力容器的压力试验报告 以及爆破试验记录报告。 最终检验责任人 ( 1) 负责材料检验、制造过程检验和总体检验。 ( 2) 组织编制并审核检验工艺文件。 ( 3) 对检验工艺、检验工具、质量检验报告、产品出厂文件、产品档案等技术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 4) 有权制止违反图纸的生产和违反工艺的操作
受压元件外协件的加工必须取得加工单位相应加工部分的合格证明资格及见证资料。 材料验收 材料到厂后,采购员应填写“材料验收入库单”连同材料质量证明书交仓库保管员,仓库保管员负责将实物堆放在待检区域,通知材料检验员准备验收。 材料验收由材料检验员负责,仓库保管员 和采购员参加。 按有关要求对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和材料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和材料标记进行检查验收。 材料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