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棒
达到一定的生理成熟度时,人为调控其生长环境的通气、光照、温度及湿度等条件,使其料表气生菌丝全部倒伏并分泌色素,料表色泽逐渐由浓白、浅白转为浅棕直至棕色、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集保温、保湿、避光、抗杂菌等多重作用于一体的棕褐色菌膜,该过程称之为转色。 香菇菌棒转色的色泽深浅,菌膜的厚薄等,与出菇时间、出菇产量及菇品质量关系密切。 一般条件下,转色(质量)与出菇(水平)的关系,有三种基本情况
1、袋转色和袋内转色,现在的生产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优质厚菇为目的,故多采取袋内转色方式。 其基本管理如下:1、打孔增氧:菌丝发满后,基料内充盈菌丝体,其代谢量大为增加,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排除废气、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离壁:通过打孔、搬动等,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 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离壁有困难,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
放式”接种技术 香菇“开放式”接种是近几年来总结创新的一项新技术。 该项技术由于操作方便,不用接种箱,省时省工,普遍被广大菇农朋友所欢迎。 现将技术介绍如下:择避风、清洁、干燥、密封性好、附近 50 米内无杂菌污染源的房间为开放式接种场所。 接种室须在菌棒搬人前一天打扫干净并消毒。 压灭菌,在 100温度下保持 14 小时以后,将无机械破损的菌棒移至接种室,并盖上薄膜,以防灰尘及杂菌孢子降落。
1、003 年 6 月底至 8 月上旬,浙江省丽水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 40d 以上高温少雨天气,气温超过 40以上的达 14d,其中丽水市区达 突破历史极值,居全国首位。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香菇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香菇菌棒菌丝因受高温危害,出现流黑水、腐烂散筒等现象。 全市 袋花菇菌棒,因高温烧菌引起腐烂的达 袋,占花菇总数的 43%,其余 2
1、室外越夏。 室外荫棚通风好,降温快,因此,利用室外荫棚发菌能有效地减少“烧菌”发生。 近两年来,云和县食用菌技术人员在云和镇的河坑、高胥、三门等村推广了室外荫棚发菌技术,使越夏香菇菌棒“烧菌”率降低至 28%以下,大大提高了成棒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利用室外荫棚越夏发菌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荫棚四周搭架种植藤蔓作物如南瓜、莆瓜等,提高遮荫效果。 二是在棚顶安装自动旋转自来水喷头或喷雾管
1、棒”防治 (一)香菇菌棒高温“烂棒”原因1、温度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温度是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香菇菌丝发育的温度范围为 532,最适为 2326,在10以下和 32以上生长不良,在 35停止生长,38以上死亡。 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如在 45的培养液中,经过 40 分钟菌丝就死亡。 云和县香菇菌棒“烂棒”一般发生初期在 7 月底至 8 月初。 此时
棒安全越夏管理要点室外越夏。 室外阴棚通风好,降温快,因此,利用室外阴棚发菌能有效的减少“烧菌”发生。 利用室外阴棚越夏发菌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在阴棚四周搭架种植藤蔓作物如南瓜、莆瓜等,提高遮阴效果;二是在棚顶安装自动旋转自来水喷头或喷雾管,在每天上午 10 时至下午 4 时进行喷水降温;三是在棚内四周及过道两边挖 20 厘米宽,30 厘米深的相通沟,在沟内放跑马水降温。 室内越夏。
外阴棚通风好,降温快,因此,利用室外阴棚发菌能有效的减少“烧菌”发生。 利用室外阴棚越夏发菌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在阴棚四周搭架种植藤蔓作物如南瓜、莆瓜等,提高遮阴效果;二是在棚顶安装自动旋转自来水喷头或喷雾管,在每天上午 10 时至下午 4 时进行喷水降温;三是在棚内四周及过道两边挖 20 厘米宽,30 厘米深的相通沟,在沟内放跑马水降温。 室内越夏。 应采取各种措施降温。
培者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采用最有利的栽培方式。 春季至夏初、秋季至春季都可以栽培鸡腿蘑。 室内和大棚夏季也可栽培,但气候炎热,不易保鲜,若没有妥善的加工和保鲜措施,商业意义不大。 室外栽培可以在果园、菜地、休闲田中整畦搭棚进行。 室内栽培可以利用现有菇房、床架进行栽培管理。 四、菌种制作 制作 鸡腿蘑菌种主要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纯菌种。 鸡腿蘑菌丝在 PDA 培养基 (马铃薯 200 克,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