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
1. 粉尘 对于该矿山,影响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是无组织排放的粉尘。 它主要来源于采场,矿渣处理场等风面源扬尘。 在干旱少雨的季节,主要采取喷洒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废水 ( 1)生产 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生产废水。 其防、排水任务主要是排除场内大气降水,采场内的水可通过各台阶上的排水沟自然排出场外。 由于铵油炸药(主要成份为硝酸铵)的大量推广使用代替了 TNT穿 孔 松动爆破 矿
行全面分析,从源头减缓对环境的影响。 特别要关注环境风险分析,为了防范风险,应严格按规程操作,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应急措施的重点是防止安全事故转化为环境事故,在应急计划中应包含防范、处理环境污染的制度 (如及时通知环保部门 )和措施。 由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运营是一个长期过程。 故应针对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制定长期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以发现问题,优化环保措施。 典型案例 案例一油田开发项目(
药结构:正向装药结构。 起爆及联线方式:使用 MFB100 型发爆器起爆,∮ 6mm 两芯胶质专用放炮电缆作放炮母线,采用一次打眼、一次装药、一次起爆的起爆方式;联线方式为大串联。 巷道周边眼布置在巷道轮廓线以内 200mm,眼距控制在 350mm,眼距误差不 超过 50mm。 周边眼距辅助眼 500mm,辅助眼距掏槽眼600mm,周边眼和辅助眼应成三花眼布置,眼距误差不超过 50mm。
能。 ※ 矿岩含水性对 放 矿、 运输 , 箕斗提升 及 矿仓贮存 和 采 矿 、 巷道支护 等带来困难。 ⒏ 碎胀性 指矿岩破碎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金属矿床的工业特征 ⑴ 层状矿床 ⑵ 脉状矿床 ⑶ 块状矿床 四、 金属矿床的分类 ⒈ 按矿体形状分类 金属矿床的工业特征 ※ 矿体的倾角影响到采场中 矿石的运搬方式 和 矿床开拓 方法 的选择。 ⒉ 按矿体倾角分类 ⑴ 水平和微倾斜矿床:倾角小于
均倾角为 47176。 ,工作面走向长 460m,倾斜宽 43m。 工作面长度及推进度 工作面长度是决定其产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适当加大工作面长度可减少工作面的准备工程量,提高回采率。 但工作面过长会导致工作面推进度下降,降低正规循环率,不利于矿井高 产、稳产、安全生产。 根据矿井煤层条件,设计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 43m。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22 工作面年生产时间按
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 4)氧( Odaf)各煤层原煤氧含量平均为 ~ %,浮煤氧含量为 ~%, 较原煤有升有降,垂向上原、浮煤均有随埋深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 5)全硫( St, d) 42煤层原煤全硫为 ~ %,平均值为 %。 以低硫 —中硫煤为主; 41煤层原煤全硫为 ~ %,平均值为 %,以低中 — 中硫煤为主。 本区各层煤中硫较易于洗选剔除。 ( 6)磷( Pd)各煤层原煤磷含量为 ~
、采准和切割工程满足国家对矿山三级储量的有关规定。 开拓系统简述 ( 1) 提升运输系统 通过方案比较,此次矿山设计采用明竖井 盲竖井联合开拓。 1540m 阶段矿石储量较少,为提早出矿以弥补基建费用,该中段矿石可直接由副井经罐笼提出。 1180m— 1480m 阶段采下矿石 用矿车运输至中心溜井, 设置集中破碎硐室,井下破碎站进行初步破碎 ,破碎后 矿石 装入箕斗,经主井提升至地表。
化。 据此判断, 100m 处可视作恒温点(地温平均℃ ), 100m 以上为变温带,因受 冬 季低气温影响,故地温较低,至 100m恒 温 点处地温明显跳升, 100m 以下进入增温带,地温逐渐增高。 603m 处测得的平均地温为 34℃ ,由此算得 308 号孔地温梯度为 ℃ /100m。 780~ 800m恰为 2 层煤( ~ )底板,这一段地温梯度的变化可能是受煤层影响之故。
开采境界原则是:保证露天开采出来的矿石有盈利,而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要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发挥露天开采的优越性;露天开采的最终边坡应等于或小于边坡稳定所允许的角度,以保证采场安全生产;还要考虑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 该矿 《采矿许可证》 核定开采深度 : 1130— 1050米 标高。 根据矿山 资源赋存 现状 ,为方便矿山生产及采面布置 (不形成凹陷采坑) ,考虑矿山合理的服务年限,
达标的治理措施三个单位均未提出方案。 环保治理措施评述 对以上环保治理措施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次技 改扩建工程的环保治理措施仍然延用了原有工程中采用的治理方案,从整体上来说,变化不大。 一部分通过从工艺上进行了改进,来达到削减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的目的,如选矿厂 通过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 , 主厂房中减少了两台自磨机,两台球磨机 , 减轻了球磨机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硫酸厂通过工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