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运动
川教版八上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ppt课件
八事变后,杭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当天大雨,参加大会的十万人在雨中站立数小时,悲壮激昂,精神抖擞。 杭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宣传抗日御侮的报刊杂志 东北抗日义勇军 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总称,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系统。 人数最多时( 1932年夏)达 30万人左右,活动地区几乎遍于整个东北。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辽西义勇军老梯子队在阵地上抵抗日军进攻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旧人教版
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原因 根源:阶级本质决定其必然反共反人民,怕抵抗会使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便于中共借机壮大,宁亡于日不亡于共。 民族失败主义论,认为中日实力相差悬殊,抵抗会亡国。 有条件(保持本土 18省)让出东北论,对日本抱有幻想。 依赖外援论,幻想欧美干预。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实质; 卖国反共,实现独裁统治。 影响:
八年级历史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 运动 “一二 九 ” 运动 参加 “ 一二 九 ” 运动的学生遭到军警镇压 . 天津的 学生和民众支持“一二 九”运动。 杭州的 学生和民众支持“一二 九”运动。 南京的 学生和民众支持“一二 九”运动。 时期北大南下示威团袖标 “一 .二九 ” 运动 张学良(左)将军与杨虎城将军。 1936年 12月 2日,蒋介石在洛阳与西北军政首脑合影。 左起:杨
八年级历史抗日救亡运动
头号敌人 ,为了镇压共产党“围剿”红军 ,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 . .训练 .工业基础处于劣势 ,打起来三日必亡 ,只能选择放弃抵抗 . 国制裁日本 . 蒋介石政府实行 不抵抗政策的 后果 东北三省沦亡 2、1932年,在长春成立伪满州国傀儡政权,东北成为殖民地 “九一八”后 ,日本屠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