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
1、专题二 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或概括力戒不准、不全 第四章 小说阅读 温馨提示 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 小说家总是把自 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 鉴赏小 说 ,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或概括不准确、不全面,是考生小说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 虽说“ 不准确 ” 与 “ 不全面 ” 有共同的原因,但其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第四章 小说阅读
1、专题五 图文转换四个不可忽略 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 温馨提示 图文转换题成为近年来课标全国卷的新宠。 它 一般为第 17题 , 分值一般为 6分。 图文转换题 , 表面看来是“ 看图说话 ” , 实际上 , 它综合了 “ 简明、连贯、得体 , 准 确、鲜明、生动”“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 ,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解答图文转换题
1、专题三 小说探究切忌遗漏要点和层次交叉 第四章 小说阅读 温馨提示 近几年高考试题 , 小说考查的探究题的类型主 要有这样几类: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标题意蕴类探究、情节类探究、人物形象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选择综合类探究。 在一轮复习中 , 考生做小说探究题时往往遗漏要点、层次交叉 , 导致失分。 第四章 小说阅读 一轮偏差与剖析 二轮对策与提升 栏目导引 第四章 小说阅读 一
1、专题二 筛选文本信息应力避张冠李戴和因果混乱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温馨提示 筛选文本信息应力避张冠李戴和因果混乱。 张冠李戴 , 将原文中 “ 张 ” 的观点态度说成是 “ 李 ” 的观点态度 , 或将 “ 李 ” 的观点态度说成是 “ 张 ” 的观点态度 , 东拉西扯 , 混乱不清。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 倒 , 就是把 “ 因 ” 错断为 “ 果 ” , “ 果 ”
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年 份 选篇出处 体裁 题材 题型及 分值 考点分布 2015 北史来护儿传 史传 廉洁爱民、胸有韬略的北朝名将 选择 3翻译 1,共19分 文言断句; 文化常识; 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4 明史韩文传 史传 为官清正、疾恶如仇的明朝大臣 选择 3翻译 1,共19分 理解文中的实词 (单音节 )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断句;
1、专题三 理解分析文意需提防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温馨提示 理解分析文意需提防移花接木和无中生有。 移 花接木 ,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时 , 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 , 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 ,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无中生有 , 指利用原文中的语句组成一种新的语意关系 ,
1、专题四 文言文翻译如何抓牢四个赋分点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温馨提示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 识。 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 , 考生失分也比较多。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只注意翻译大意,而 忽略试题的“采分 点”, 要想文言 文翻译取得高分、满分,考生翻译时务必抓牢“ 实词 ”“ 虚词 ”“ 句式 ”“ 句意 ”
1、第四章 小说阅读 三年考点列阵 适用于全国卷 年份 选篇出 处 题型及分 值 考点分布 2015 塾师老汪 (刘震云 ) 选择 1简答 3,共25分 分析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欣赏作品的形象; 对作品语句的理解;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4 鞋 (刘庆邦 ) 选择 1简答 3,共25分 分析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小说中某一物件的线索作用;
1、专题三 连贯题切忌找不准首句、不看陈述对象 第六章 语言文字运用 温馨提示 “ 连贯 ” 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 课标全国卷的命题形式主要有:衔接式排序题、语句复位题。 衔接式排序 题 , 给出上下文 , 要求排序的几个句子处于语段的中间位置或结尾位置 , 该位置有几条横线就有几个要求排序的句子 ,每条横线后均有标点。 要求考生联系上文或下文,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1、专题二 考场作文如何“包装”。 第七章 写作 第七章 写作 考情略语 “ 佛靠金装 , 人靠衣装 ” , 作文也靠包装。 而考场作文作为考生的一种精神 “ 产品 ” ,要推销给阅卷老师 ,获得阅卷老师的 “ 芳心 ” , 更需要做一点 “ 表面文章 ” , 讲究点包装的技巧。 大多数考生的作文成绩平平 ,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对高考作文缺乏应有的 “ 包装 ” 艺术。 在临近高考的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