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版
封起来,增大液面上的气压,使沸点升高一些。 家庭中用的 “高压锅 ”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自我检测 将冰箱里的冰块拿出,不久就熔化,冬季黄河结冰,到春天就解冻。 这是为什么。 答:冰块从冰箱中拿出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达到熔点后熔化;春天,气温升 高后,冰块吸热熔化,黄河解冻。 张宁的手表进水了,表面灰蒙蒙的,指针一点也看不清。 后来,他把表面朝内,底壳朝外,戴在手上 2h后
④ 跟水反应 Na 比 K 要缓和 ⑤ 从相应化合物中制取铷比制取 Na、 K 要难 A、 ① ③ B、 ② ⑤ C、 ④ D、 ② ④ 2. 过氧化钠,氧化钠和钠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 672mL 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应,则混合物中 Na, Na2O2, Na2O2 的物质的量之比 ( ) A、 2 : 1 : 1 B、 1 : 1 : 1 C、 1 : 2
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中要教育学生与别人合作,分析归纳结论时要分步骤 注重实验操作的效 果。 求目标,让学生小结 依据目标小结 可以投投影目标 巩固练习: 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 64P 65 开放性作业。 完成练习,反馈矫正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一、实验探究(一) 二、实验探究(二) 验电器 1、摩擦起电 1、两种电荷:正电荷 1、原理 2 、
生思考、举例 学生讨论、回答 从现象中归纳物理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 1034 问:从图 1034 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图 1035 中, AB、 BC、 CD、 DE、 EF、 FG 各段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知 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问: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
有人走近导线落地点附近,由于人的两脚电位不同, 就在两脚之间出现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叫做跨步电压。 离电流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大;离电流入地点越远, 跨步电压越小;在 20 米以外,跨步电压很小,可以看做 零。 跨步电夺触电情况。 当发现受跨步电压威胁时,应赶快把双脚并在一起,或赶快用一条 脚跳着离开危险区,否则,因触电时间长,也会导致触电死亡。 预防触电的措施 ( 1)普及安全用电常识
导线传播那样 C.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 D.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 2.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在北京发射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 .实 现这种信号传递的是( ) 图 1 图 3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声波 D.电磁波 3.如图 2所示的实验原理的启 示,导致了下列哪一种通信方式的实现( ) A.微波通信 B.卫星通信 C.光纤通信
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请 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生甲]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 [生乙]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
学生欣赏书图11~ 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 设置思路:天空到大地,山峰到江河。 图形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看图思考、提问,老师解答一部分,留一部分给学生。 如果不给学生解答,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样 安排衔接更流畅。 神奇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 主要是从地球的形状结构解释。 人们逐 渐认识到地球是圆的。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老师画示意图)
位置不变 物体 物体 李 明 对 学 校 位置改变 自行车 对 树 木 位置改变 运动 汽 车 对 电线杆 位置改变 物体 物体 (4)概括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运动 (motion)。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静止( rest)的。 (见书 1 18页图片。
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下列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 能的是( ) A干电池放电 B给蓄电池充电 C风力发电 D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 我能解决: ,被提高了水位的水流下来时 ,冲击水轮机的叶轮 ,带动发电机发电 .在这个过程中 ,能量的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A.势能、 动能、 电能 B.动能、势能 电能 C.内能、 电能、 动能 D.动能、 电能、势能 式的能量。 A、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