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试管口略向 下 倾斜 用酒精灯的 外焰 先均匀预热 ,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 等有 连续 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 原因: 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 ,炸裂试管 原因: 刚加热时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 ,这时的气体不纯 实验完毕 ,先撤导管 ,后移酒精灯 收集满的氧气 ,应 正放 在桌面上,并用玻璃片盖上 原因: 防止试管冷却后 ,水槽内的水沿导管上升 ,进入试管 ,使试管炸裂 原因:
线段 射线 直线 顶点 边 边 ( ) ( ) ( ) 判一判,我最棒。 ( 1)小明画了一条 6厘米长的线段。 ( ) ( 2)有一条直线长 300米。 ( ) (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容易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A 空气 玻璃片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变浅 基本一致 分子不断运动 继续 作业:看书 第 三 单 元 课 题 1 分 子 和 原 子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C ( )
第二步 • 将药品 装 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第三步 • 将试管固 定 在铁架台上 注意事项 •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 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 1/3处。 第四步 • 点
样。 ( 2)同桌再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3)全班交流。 5.质疑,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教师起引导作用。 四、 朗读感悟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感情和语气停顿 分小组合作朗读,体会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价 五、创作表演 请生自由选择伙伴,三人为一组,一人扮刺猬,一人扮小獾,一人读旁白。 三人合作表演,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创台词,自由发挥,自编动作,合作准备 3分钟。
生成碳酸钙和水的 速度加快 ,所以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CO2 +Ca(OH)2==CaCO3↓ +H2O C+O2 CO2 点燃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 [Ca(OH)2]抹的墙壁 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 ,墙壁反而 “ 出汗 ”。 联系实际: 久未开启的地窖底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若贸然进去有窒息的危险。 为什么 地窖底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小。 一般地,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然后是是液态,固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小。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 ,将栓塞向外拉 ,分别吸入 20ml的空气和水 ,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 ,将栓塞慢慢推入 . 现 象 解 释 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 空气中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易压缩。 水分子的间隔小,难压缩 练一练 :打开食醋瓶盖时,闻到了刺激气味,表明微粒在 _________
会儿回来,师傅又问: “ 真的满了吗。 ”“ 满了 ” 师傅又把一瓢水撒了进去,一滴水都没有漏出来,这时,徒弟意识到师傅的用意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 思考 】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 100ml酒精 100ml水 混合后< 200ml 酒精与水混合 100mL 100mL 200mL 200mL 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100mL 200mL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溶液分层 乙醇和水混合均匀 溶液稳定,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水和油(加了洗涤剂) —— 乳化 水和油(没有加洗涤剂) 实验四: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和洗涤剂 分层 分层 乳状浑浊 乳状浑浊 分层 不分层 不干净 干净 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米就表示 5/10 米。 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 88页“想想做做”第 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 0 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 教材第 87页例 2 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 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 (四人一组讨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