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
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 ) 奕( ) 诲( ) 鸿鹄( ) 缴( )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 暴 之,十日寒之 “ ”通“ ”,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 ”通“ ”,意思: ⑶今夫奕之为数
冶长 》 而: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 为耻 聪明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 雍也 》 懂得学问的人赶不上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的人赶不上以学问为乐的人。 不愤不 启 ,不 悱 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论语 述而 》 愤 古:苦思 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样子 今:愤怒 启:开导 悱
师生齐读文字:知道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文字:弘扬孔孟) 师:我们解读孔孟,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专家指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孔孟思想,你同意吗。 生:同意。 因为它是古代 文化的精华。 “以时入山林,才木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於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生:推崇孔子的“仁”
已,这种推论就带有强迫性。 4.何谓“低水准平等 思想”。 低水准是指生活水平低。 如“乐岁终身饱”,但求吃饱肚子而已,这个生活水平是很低的。 5.“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 ” ——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四书 五经 1 《 大学 》 2 《 中庸 》 3 《 论语 》 4 《 孟子 》 1 《 诗经 》 2 《 尚书 》 3 《 礼记 》 4 《 周易
对“礼”的态度 非常重视 不甚重视 1 与孔孟的个性有关。
即他们以济世治国为理想追求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政治态度。 这是比较分析的前提。 有哪些三大不同。 孔子 孟子 态度 轻松 紧张 性善性恶 性恶来自先天 性善如水就下 对“礼” 非常重视 不甚重视 对“礼”的态度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 孔子 生活在春秋时代末期 封建制度没完全败坏 诸侯征伐仍以道德名义 战争是贵族竞技式 , 有“礼”的公认原则 孟子 战国前中期
折,然后进而论述了二人的不同。 2.说孟子 “ 凡事紧张 ” , “ 紧张 ” 一词含义是什么。 提示:所谓 “ 紧张 ” ,与上文的 “ 轻松愉快 ” 相对,可用 “ 沉重痛苦 ” 来对解,但是还要结合下文:来具体回答,是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这样的情绪。 研讨课文 3. “ 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 ” ,从这个话里怎么见出 “ 性恶来自先天 ”。 提示
这句话也可以写作“尽信书,不如无书”。 请举一两个事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来论证这句话。 ( 8分) 八、常识填空 ( 20分) 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 《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 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 孔子: 孟子; 《论语》: 《孟子》: 孔孟论学 课堂 练习 (答案) 一、词语解释 ( 15分) 五十而 知. 天命 知 懂得 虽有天下 易生. . 之物也 易 容易 生
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 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夫奕之为数, 小数 . . 也 B、 一心 以为 . . 有鸿鹄将至 C、 以至 . . 仁伐至不仁 D、 何其 . . 血之流杵也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