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病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枯萎病是一种为害严重的侵染性病害,从苗期到花蕾期都可得病,对棉花的产量威胁很大,为促进得病的棉苗早日恢复,从 2003 年开始我们用劈茎法治疗棉花枯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愈率达 99%左右。 而且其方法简单快速,每小时能劈茎 400 株左右。 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当发现棉花枯萎病苗处于发病初期时,用一把锋利的小刀,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稳住病苗的茎秆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黄色网纹型。 叶片叶脉先褪绿变黄,叶肉仍为绿色,形成黄网状。 2、黄化型。 叶片叶脉保持绿色,叶肉变黄,或叶脉、叶肉都变黄。 褪绿叶片从叶子边缘向里发展,严重时叶缘枯焦。 3、紫红型。 叶片上出现紫红斑,有时整个果枝或整株叶片全变紫红。 发生在子叶上时常出现半边紫红型。 4、半边黄。 病株叶片半边保持绿色,半边为黄化或黄网型,严重时枯焦脱落。 5、皱缩型。 叶片变成深绿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枯萎病又名半边黄,一般情况下发病率为 5%10%严重发生时发病率可达30%以上,致使种子不成熟、籽粒瘦瘪,并在收获前炸落,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病株症状苗期发病时,全株猝倒;后期发病时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萎。 受害根部半边根系变为褐色,并顺延茎部向上发展,使相应的半边茎部呈红褐色干枯的条斑,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一层粉红色的粉末,病株茎的导管或木质部呈褐色;病株下部叶片先萎垂
2、05 年在品比试验中,苏杂 3 号每亩籽棉产量达 斤,比对照增产 示范田种植每亩产量达 斤。 二、栽培技术1、育壮苗密植。 苏杂 3 号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抢冷尾暖头播种育苗,苗床浇足底水,干籽播种,1 钵 1 粒,盖过筛酥土 米厚,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湿,除草、防病、培育壮苗。 移栽大田时适当稀植,建立良好的群体,有利于夺取高产,平均行距 (大行距 ,小行距 ),密度每亩 1300
2、5 年在品比试验中,苏杂 3 号每亩籽棉产量达 斤,比对照增产 示范田种植每亩产量达 斤。 二、栽培技术1、育壮苗密植。 苏杂 3 号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抢冷尾暖头播种育苗,苗床浇足底水,干籽播种,1 钵 1 粒,盖过筛酥土 米厚,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湿,除草、防病、培育壮苗。 移栽大田时适当稀植,建立良好的群体,有利于夺取高产,平均行距 (大行距 ,小行距 ),密度每亩 130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害面积大,据笔者调查,2006 年桐城市棉花受害面积近 400害程度深,受害田块绝收近 30。 棉花枯萎病的病菌顽固,且传播速度快。 为了保证棉花的正常生产,保证广大棉民的利益,必须及早识别此类病害,并做好其防治工作。 1症状识别棉花枯萎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等形式在土壤中随种子越冬,来年遇外在环境适宜时通过种子、土壤或操作工具传播。 每年的 67 月份,当地温接近30
2、年在品比试验中,苏杂 3 号每亩籽棉产量达 斤,比对照增产 示范田种植每亩产量达 斤。 二、栽培技术1、育壮苗密植。 苏杂 3 号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抢冷尾暖头播种育苗,苗床浇足底水,干籽播种,1 钵 1 粒,盖过筛酥土 米厚,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湿,除草、防病、培育壮苗。 移栽大田时适当稀植,建立良好的群体,有利于夺取高产,平均行距 (大行距 ,小行距 ),密度每亩 1300。 2
2、05 年在品比试验中,苏杂 3 号每亩籽棉产量达 斤,比对照增产 示范田种植每亩产量达 斤。 二、栽培技术1、育壮苗密植。 苏杂 3 号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抢冷尾暖头播种育苗,苗床浇足底水,干籽播种,1 钵 1 粒,盖过筛酥土 米厚,齐苗后及时通风降湿,除草、防病、培育壮苗。 移栽大田时适当稀植,建立良好的群体,有利于夺取高产,平均行距 (大行距 ,小行距 ),密度每亩 1300
2、、实生西瓜作砧木,亲和力强,品质稳定。 另外,西瓜也可用南瓜嫁接砧木。 嫁接方法一般采用插接法、靠接法、劈接法等。 五、加强管理西瓜地要深耕整平,施足腐熟优质有机肥。 西瓜定植后要合理浇水,促使植株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结瓜后,要及时追肥,以防早衰,同时,还应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六、选药治病重病地块,适当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可在定植时按药、土比例 1:100,选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泗杂棉 6 号原名“泗阳 212”,属中熟陆地棉杂交一代种,由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以泗阳 139泗阳 397 配组,于 2001 年育成,2006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棉 200602。 适宜江苏省各棉区种植。 一、特征特性:出苗较好,生长势强;植株塔形,株高中等,茎杆少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中等,铃卵圆带尖,中等大小,吐絮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