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病
2、及时喷施普力克或恶霉灵加爱多收,预防病害发生。 二、温室休闲季节深翻棚土,晒垡,降低土壤中有害菌数量。 结合增施有机肥、秸秆反应堆等农事操作进行,可有效地抑制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并且还能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 三、使用抗重茬菌剂。 近两年我们推广的 素菌、康博士重茬专家等菌肥,都是通过有益菌大量繁殖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对多种病害
2、单胞或双胞,卵形或圆形。 菌核暗黑色,直径 O51 毫米,最大达 4 毫米。 原膜孢子椭圆形至球形。 此菌有 4 个生理小种;大密哈( 1 号小种十分感病,但抗 2 号小种;勃拉戈(对感 2号小种;但抗 1 号小种;3 号小种只侵害羯尾蕉;矮把香芽蕉原是抗病品种,但 1976 年在台湾出现 4 号小种,造成严重损失。 发病特点:此菌能在土中存活许多年。 带菌的球茎、吸芽
2、条件:枯萎病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种子、粪肥均可带菌。 条件适宜时,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尖分生细胞间侵入,形成初侵染。 浇水、昆虫都能传播。 温度在 435之间都可发病,以2028为适宜温度。 相对湿度高于 85%时发病严重。 酸性土壤发病较重,碱性土壤发病轻。 棚内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或阴雨天暴晴,或连阴天均有利于发病。 重茬地块发病严重
2、地下害虫多、线虫多易发病。 防治方法:1、避免连作;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3、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浸灌;4、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及四周喷淋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10%治萎灵水剂 300液,隔 15 天喷一次,连续 2。 菠菜霜霉病的防治霜霉病是菠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病斑淡黄色,形状不规则
2、高温多雨、土壤酸性、砂壤土、肥力低、土质黏重、排水不良、下层土渗透性差和耕作伤根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 感病的春植蕉一般在 67 月开始发病,89 月加重,1011 月进入发病高峰。 香蕉枯萎病通过带菌的香蕉种苗、土壤和农机具等调运和搬移进行远距离传播;通过带菌的水、分生孢子进行近距离扩散。 三、检疫防控措施1、种苗检疫和管理严格育苗管理:对用于组培苗生产的吸芽要严格检疫
2、源。 高温多雨、土壤酸性、砂壤土、肥力低、土质黏重、排水不良、下层土渗透性差和耕作伤根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 感病的春植蕉一般在 67 月开始发病,89 月加重,1011 月进入发病高峰。 香蕉枯萎病通过带菌的香蕉种苗、土壤和农机具等调运和搬移进行远距离传播;通过带菌的水、分生孢子进行近距离扩散。 三、用于组培苗生产的吸芽要严格检疫,杜绝在病区及其邻近蕉区选取。 二级蕉苗大棚应选在地势高
2、20真叶出生后床温以 25宜。 苗床浇水不宜过勤,浇水一次性浇透。 3、适时定植:苗龄 30 天时定植,行距 ,株距 40米,每亩栽550。 4、合理施肥:亩产 3000 公斤的田块每亩施纯氮 斤、五氧化二磷 化钾 斤。 前期少施氮肥,以防植株徒长。 瓜膨大后需肥量大,施肥量占施肥总量 70磷肥宜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钾肥与氮肥配合施用,20施,70施,以硫酸钾和硝酸钾为好。 一般每亩基施饼肥
2、该病菌是土居真菌,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 3,适宜发病温度为 24土壤带菌后,往往造成连续多年发病,连作地中菌量可不断积累,发病加重。 种植感病品种极易引致枯萎病的流行。 阴雨、寒潮造成作物抵抗力减弱,病菌更易侵入,发病加重,因此春植发病重,夏秋植发病轻。 高畦深沟,基肥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发病较轻;低洼积水,不利于作物生长,发病严重。 二、非葫芦科作物轮作 3 年以上,最好与大田作物轮作。
2、果腐;而枯萎病不侵染果实,内部维管束变褐。 黄瓜枯萎病由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侵染所致,该专化型仅侵染黄瓜和甜瓜,自然条件下不侵染西瓜、瓠瓜、南瓜、丝瓜。 病菌以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肥料中越冬。 条件适宜时形成初侵染,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浇水、雨水和土壤传播,从根茎部伤口侵入,并进行再侵染。 通常地下部当年很少再侵染。 发病适宜土温为 20低于 15或高于 35病害受抑制。
2、及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叶片从下向上变黄干枯,切开病茎,可见到维管束变褐色或腐烂。 这是菌丝体侵入维管束组织分泌毒素所致,常导致水分输送受阻,引起茎叶萎蔫,最后枯死。 发病条件病菌在 438 度之间都能生长发育,但最适温度为 2832 度,土温达到2432 度时发病很快。 凡重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氮肥过或肥料不腐熟,土壤酸性的地块,病害均重。 病菌在土壤中能够存活 10 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