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膜
升高 液面不会升高 •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 ① 要有 半透膜 ;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 浓度差。 • 渗透作用的定义。 水分子顺着相对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 把一些活的动、植物细胞也放入与渗透装置相似的液体环境中,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质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的比较 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典例 2 训练 2 【 典例 2】 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错误的是( )。 A 图 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 B 图 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C 图 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图 4说明该植物吸收 K+ 不需要载体协助 D 命题揭秘 思维导引 拓展归纳 命题方式 : 此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考查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时
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扩散,不需消耗能量 . 分析: P71 表 41 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 这些离子为什么能够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这是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与能量的消耗下进行的运输。 不需要消耗能量 要消耗能量 丽藻细胞液与池水 的多种离子浓度比 离子 细胞液浓度 /池水浓度 (H2PO4) 18050 K+ 1065 CL+ 100 Na+ 46 SO42+ 25 Ca2+
,出现动作电位;引起肌质网 Ca2+通道打开,Ca2+进入细胞质,引发肌肉收缩。 环核苷酸门通道 • CNG结构与钠电位门通道相似。 细胞内的 C末端较长,有环核苷酸的结合位点。 • 分布于化学和光感受器中。 – 如气味分子与化学感受器中的 G蛋白偶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 cAMP,开启 cAMP门控阳离子通道,引起钠离子内流,膜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形成嗅觉或味觉。
尝试进行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师生讨论:探究程序,实验设计思路,材料选择,预期结果及结论。 (1)思路: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植物细胞处于其细胞液浓度不同 的外界溶液时,则可发生渗透作用失水或吸水。 (2)实验 设计(基本过程): ,观察其大小变化。 强调: ① 蔗糖溶液浓度不能太高,否则细胞可能过度失水死亡。 浓度不能太低,否则效果不明显。 (不同材料,适宜浓度不同) ②
变小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 恢复原来位置 原生质层 脱离细胞壁 基本不变 基本不变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成熟植物细胞 结论 :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不是一个渗透系统。 对比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与渗透吸水装置 外界溶液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膜 细胞液 原生质层 清水 半透膜 蔗糖溶液 渗透装置 细胞壁 原生质层: 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认真阅读并回答。 观看动画,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完成第一种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的探究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物质自由扩散的速度与浓度差 有 什 么 联系。 根据教材,归纳哪些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膜。 结论:扩散的速度跟浓度差成 关系; 自由扩散的 扩散速度只受 的限制。 水、气体( )、脂溶性物质( )。 协助扩散 葡萄糖即非气体又非脂溶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