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
2、次。 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是夺取早熟高产的关键。 主要防治: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疫病,青枯病、蚜虫、茶黄蟥等。 防治方法: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疫病、蚜虫可轮作,重施底肥;苗床灭菌,晒土及 50%福美双或多菌灵药土(每平方米用药 8 克);灰霉病、疫病发生初期,在阴雨、雾、雪天气用“一熏灵”进行烟熏(大棚内)防治或用 50%扑海因1500 倍液、75%百菌清 600 倍液、64%杀毒矾
2、籽响”正当时 10 月中下旬辣椒收获后,此时的辣椒含水量50%70%,当整秧晾晒辣椒含水量降低到 18%20%时,是恰当的摘椒时机,怎样掌握呢。 用椒农的说法叫做“手摇籽响”时,即用手摇晃辣椒秧能听到辣椒籽撞击辣椒壁的声音,当晾晒的辣椒有 85%以上达到这一程度时,即可摘椒。 “人工回潮”好干活人工回潮是指在辣椒秧(主要是椒果与秧的接触部位)上喷雾。 高质量的辣椒干握在手里感觉微有弹性
2、害。 肥料的补充,以冲施肥为好,除补充足够的氮肥外,还应该补充大量的钾肥和适当的磷肥。 每次每亩可以随水补充尿素 5斤、硫酸钾 5斤、磷酸一氨 5 公斤。 防止落花落果生理方面:辣椒是喜空气干燥而土壤湿润的环境,如气温偏高(超过 35),即影响授粉、受精,又易引起植株徒长,使植株同化功能力减弱,呼吸消耗增加,引起子房枯萎,花丝干缩,致使落花落果,或遇到较长时间的阴雨天,使光照不足
2、衡,各种养分供应不协调,会使花果因其养分不足或营养紊乱引起落花落果。 栽植过密,导致通风不良,光照不充足,光合作用减弱,雄花发育不良,使第一二层的花容易脱落。 防治措施如下。 一、实行轮作,选用抗耐病品种,栽植无病虫的健壮苗,不栽伤根断叶苗,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调节好田间小气候,使植株有个好的生长环境。 二、加强温湿度的管理,在开花结果阶段应加大通风量,白天棚温保持 20间温度不低于
2、不要超过 1 厘米,随后覆上地膜将阳畦用塑料膜盖严,白天控制温度 25左右,夜晚 1215左右。 出苗 6070%后,揭去地膜。 注意保湿,可用细喷壶均匀喷水,以提高湿度,切忌漫灌。 (四)苗期管理当幼苗 34 叶时,要及时间苗,除去弱苗,拔去杂草。 后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病毒灵混合喷施,达到病虫兼治的目的,保证培育出壮苗、无病苗。 壮苗标准:茎秆粗壮节间短
2、化钙和 矾的水中泡 2 小时,以硬化组织,增加制成品的脆度。 配 40%的糖液(100 千克水中加蔗糖 40 千克),在 5860下将经过上述处理的辣椒热渍 1 小时。 配 60%的糖液,在 5860下热渍 10 分钟后,转入 40%的冷糖液中冷渍 10 分钟,重新在 60%的糖液中热渍 10 分钟,又转入40%糖液中冷渍 10 分钟。 如此反复 56 次。 配 80%的糖液,在
2、,提高贮藏效果。 泥沙应稍微湿润,以手捏不成团为宜。 根据数量多少,选择木箱或箩筐作贮藏容器。 木箱容量不超过10筐容量不超过 15止装载过多而压坏辣椒。 数量较多时,可在室内用红砖围成长 23m、宽 1m、高 池子,可贮辣椒 250藏时先在箱、筐或池底铺垫 3的泥沙,将选好的辣椒装入箱中或筐中或地面上,1 层辣椒 1 层泥沙,一直装到离箱筐口 57止,最上面再覆盖泥沙,密封容器口即可。
2、于高温时期,故大棚延后栽培应采用棚外或棚内露地育苗的方法。 如果不采用遮阳网覆盖等降温措施,病毒病发生特别严重,叶片卷皱,僵苗不发。 鉴于此,无论是大棚内育苗,还是大棚外育苗都要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并采用遮阳网覆盖。 在播种前 10 天对苗床喷施福尔马林溶液,每平方米喷施 50 克。 喷后立即盖膜闷蒸 23 天,然后揭膜,揭膜后7 天才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清水浸泡 8 小时,再用
2、。 二、培育壮苗出苗后要降温、防雨淋和暴晒,防苗旺长,促其叶片增厚、茎秆粗壮,以提高抗性。 幼苗苗龄 4050 天、有 68 片叶时定植。 三、前期控苗早坐果定植前 2 天喷 1 次杀虫剂和杀菌剂,定植前 1 天浇透水。 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距 6070 厘米、小行距 3040 厘米、株距 40 厘米,或者行距 55 厘米、株距 40 厘米,密度以每亩 35004000 株为宜。
2、浓绿、叶片细长的比叶色浅、叶圆而大的品种抗病;果实长而尖的线椒、羊角椒比牛角椒、灯笼椒抗病。 尖椒中,川椒公司选育的抗病一号、干椒一号、干椒二号、晚抗二号、a 特早等对病毒病抗性强;泡椒中,川椒 b 特早、大果 b 特早、丰优 b 特早、秋延一号、秋延二号、晚抗一号等,对病毒病抗性强。 2、种子消毒。 种子先用清水浸 4 小时,再放入 10%磷酸三钠加 200 倍的多菌灵药液中浸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