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
2、口引出膜外,用湿土把膜封严。 每个土坨两株秧苗,每 667 平方米栽苗 3200,合 6400,这种栽植方式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还便于管理。 如果有条件最好每个容器只移入一株幼苗,容器直径可缩小到 6 厘米,定梢时两个容器摆一穴。 这样可以选择大小一致的秧苗栽在一起,缓苗后生长整齐,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辣椒是两排侧根,定植时使两排侧根与垄沟垂直。 对根系发育有利,产量最高。 顺垄沟栽产量最低
2、常造成早衰。 采收红椒的,以果实开始变红时采收为宜,迟收会加剧养分消耗,导致植株衰老4防止徒长。 第一茬辣椒采收后,植株已处于歇枝阶段,此时要将底部新发的枝条减掉,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5及时整枝。 准备收两茬的辣椒,第二茬辣椒初蕾后,及时摘掉植株上嫩梢、无效枝芽和小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果实膨大。 辣椒正常坐果后,要摘除门椒以下的腋芽对生长势弱的植株,应将门椒、对椒全摘除
2、前应施足底肥,深翻细耕后做垄。 两畦垄中间留 30 厘米宽的走道,在畦垄上覆盖地膜,在畦面上按 40 厘米行距、30 厘米株距定植。 丝瓜种植密度要小很多,仅在每隔两个畦垄的中前部播种丝瓜。 田间主要管理措施:定植后,白天温度控制在 25氏度之间,夜间温度拉制在 15氏度之间。 施足基肥后,前期不用追肥,第一次追肥在辣椒采收后,随水每亩冲施尿素 10 公斤,灌水采用膜下暗灌的方式;第二次追肥
2、再用 75%百里菌清 800 倍液浸 20 分钟,然后用清水搓洗干净播种;4、播种:一般在 4 月中旬前后播种,每 667 平方米用种量 3040 克,一段秧苗床面积 2530 平方米,播种前苗床浇透底水,并用 80%0克兑水 1015 公斤,淋湿 10 平方苗床,进行苗床土壤消毒,而后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用木板轻度压实,使种子与泥土充分粘合,并覆盖 米厚的干湿度适宜的营养土
2、蕾时移栽大田内。 2、合理施肥:采用氮、磷、钾配合及重施底肥,苗期少施、中后期多施的原则,一般每亩施有机肥 30004000 千克,复合肥(N:2O 各占 15)120千克,同时注意硼肥及磷酸二氢钾等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 3、合理密植:亩栽 35004000 株,株行距 4035 厘米。 4、田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打杈和中耕除草。 5、病虫害防治:挂果盛期注意白粉病的防治,可用
2、应浇足活棵水,再覆盖地膜封口。 当丝瓜主蔓长 5060 厘米时搭架,一般搭成平棚架,架高 2 米左右,亩需桩柱 60 根,隔 5 米一排,桩距 2间拉铁丝作主筋,次筋用草绳或塑料绳拉成 左右见方的网状。 搭架后,每株插 1 根竹竿,人工引蔓,绑蔓以辅助瓜蔓上架,同时整蔓,每株选留 12 条壮蔓上架,其他侧蔓摘去,上架后一般不再摘蔓,但在丝瓜生长中后期,须调整主侧蔓位置,剪去部分老叶和小叉枝
2、浆时加适量冷水)。 浆料用粗纱布过滤去渣。 蒜浆要及时用细布包裹,以人工加压脱水(亦可用榨油机压榨或离心机分离脱水)。 将湿蒜粉立即摊放在铺有垫布的竹筛或烘盘上,置入恒温 50的烘房或烘柜内烘56 小时,及时排出烘房内的湿气。 趁热用万能磨粉机或“一风吹”式粉碎机制成粉末,密封备用。 芝麻、花生仁。 清除杂质后焙炒。 及时磨成粉状,密封备用。 陈皮。 选新鲜优质果皮,晒干或入烘房充分干燥后
2、地区播种期 11 月至翌年 1 月,每亩用种量 5075 克,育苗移栽,苗期 5060 天,选“冷尾暖头”、晴天下午定植,地膜覆盖栽培,株行距参考 3040 厘米,每亩定植 35004000 株。 施足基肥,追肥以 N、P、K 三元复合肥为主,全期每亩追肥 3050 公斤,兑水浇施为好。 及时打掉门果以下侧芽。 严防田间积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秋冬季露地及温室栽培:华南地区 710 月播种
2、性: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中等。 一般株高 5560 厘米,株幅 50 厘米左右。 座果率高,单株挂果 2030 个,果实为粗长羊角形。 果身均直不易弯曲,果皮光滑无皱黄绿色;果肉较软,味中辣,商品性极佳。 果长 1824 厘米,果肩宽 29 厘米,果肉厚 米,平均单果重 4050 克。 该品种较耐湿热;抗病毒病、炭疽病能力强;果实极耐贮运;丰产性能好,一般亩产 25003000 公斤
2、重的 灰粉和 多菌灵,加水调至用手紧握指缝有水而不下滴为宜。 充分拌匀,即可开始栽培。 按棉籽壳干料重 15%确定菌种用量,选用广温型平菇品种。 将菌种掰成蚕豆粒大小的碎块,并分成3 份,1 份占 1/2,另 2 份各占 1/4。 将拌好的粒也分成 3 份,每份各占 1/3。 向所开的沟内铺 1 层料撒播 1 层菌种,下面 2 层各撒播 1/4 的菌种,最上层料面上撒播 1/2 的菌种。